第10章 合围击敌·请君入“瓮”

洪荒血与魂 贾孟鹤 5605 字 2024-04-23

而此时的玄昆,也正如大业所预料的那样,还游弋在云梦泽上……

夜已经深了,玄昆躺在木筏上,却久久无法入睡……

因为这已经是共工氏离开洞庭山的第二天了。

就在两天前,大军还在云梦泽上,玄昆试探性地派士卒观察洞庭山附近的变化,得知大业所率士卒早已退却,遂令大军登岸,掩埋族人尸首,替死去的灵魂祭奠。简单的葬礼之后,玄昆率士卒仔细地查看了大业在洞庭山埋伏的地方,进而估计出大业所率大军不过数千,粮草亦不充沛。玄昆思索了许久,遂下令全军继续登筏,推迟北渡,游弋于云梦泽上待命。

共工氏前军庶长不解,走至近前向玄昆问道:“首领,敌军已撤离,我军何不就此机会北渡大江,何故退军,游弋云梦泽上?”

玄昆握了握手中的剑,反问道:“比人数,高辛氏不及与我;比战力,高辛氏却是清一色的精锐;比粮草,他们一路跋涉必不会充沛,当下之局,何解啊?”

前军庶长眉头紧皱,盯着玄昆吞吞吐吐地说道:“首领的意思是……我们待其疲惫、粮草不济时再行出击?”

玄昆笑了笑,冲前军庶长点点头,接着说道:“传令下去,大军于云梦泽上好生休整,多捕鱼虾,饱餐迎敌。”

前军庶长这时心领神会,说道:“诺!首领以逸待劳,此法高明啊!”

玄昆躺在木筏上,心里一直思考着何时登岸?何时出击?

“帝喾那厮,北有犬戎大军围城,他竟敢尽数派出精锐南下阻截,这时,想必毫邑已经是犬戎囊中之物了吧?两天的时间,那些毫邑的近卫军所携的粮草也该耗尽了吧?要不再等几天?不行!再等下去,自己拿功劳什么和犬戎瓜分高辛氏的领地啊?!”玄昆一遍又一遍地思考着、纠结着,不断地权衡利弊、不断地计较得失。他也许不知道,正是这“机关算尽的聪明”最后却葬送了整个共工氏。

眼看着月入下弦,天边马上就要泛起鱼肚白,玄昆终于下定了决心:“大军登岸!即刻北上!直取毫邑!”

这一刻,万幸的是穷蝉氏的先遣勇士也恰巧抵达篇遇江北,躲在江边的草丛里仔细地观察着江面上的一切,突然,其中一人发现江上有些许木筏向北岸漂来,紧接着,木筏越来越多……

“这是共工氏登岸了啊!”其中一名勇士说道:“好险,若我们晚出发些许,就难以发觉了!那时,首阳城下,还不知要搭上多少尸骨呢?”

另一勇士说道:“军机不可延误,我们即刻返程,将情况报与敬康首领。”

“好!即刻返程!”众人回应道。

同一时刻,大业也率三千士卒赶到了首阳。左庶长见到受伤的大业,马上跑到大业的近前,询问道:“大庶长!这是怎么回事?你们和谁交手了!?”

大业看着近三日未曾歇息的左庶长,笑着说:“没什么,小伤而已,我已经请到援军了!穷蝉氏首领敬康已经答应出兵!”

左庶长看着大业,几日未歇的疲惫面容上终于浮现出了笑容:“真的?!太好了!毫邑有救了!”

大业望着左庶长,却说道:“毫邑的确是有救了!可你我八千弟兄,却生死未卜啊!”

左庶长听罢,脸上的笑容就像冻住一般,望着大业,过了许久才问道:“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我们会生死未卜?”

大业听罢,便将来时经历全部告诉了他……

“原来是这样!我们首阳五千士卒,跪谢大庶长驰援之恩”左庶长听完大业的陈述,眼角已经渗出了泪水,单膝跪下说道。

“左庶长不可,快快请起!”大业赶快扶起左庶长,连忙说道,“这一行,是凶是福,还未可知!若是玄昆早已行至路上,就当你我兄弟同为毫邑殉城了!”

左庶长起身,对大业说道:“大庶长所言非也,首阳之地,我这几日趁驻守之机,已详细查看过周边数十里,此处山多林密,道狭且长,实为伏击之佳处啊!”

“哦!?怎么讲?”大业好奇地问道。

“大庶长刚才之言,意为我军若先见东侧援军[,即穷蝉氏“瓮”南的伏兵]放火烧山,则避敌不攻,退守其后;若先见玄昆之敌来犯,则死战迎敌,是么?”左庶长反问道。

“没错,正是如此!”大业回道。

“依我之见,无论孰先孰后,我军都应避敌不攻,退守其后;若玄昆逡巡不前,我等于其身后攻之,岂不更为凌厉?”左庶长回道。

“对啊!此法妙矣!未得援军之时,我等皆顾虑不可放敌北上;如今北上早已有穷蝉氏待敌,自可与后处强攻,收效更甚!”大业对左庶长的计策啧啧称赞,说道,“好!就依你之计,大军即刻埋伏于山林之中,以擂鼓为号!”

玄昆的大军一批批地登上北岸,直至正午,大军集结完毕,开始向北进发。玄昆心想,“北上之路,唯有首阳易守难攻,高辛氏定会在首阳设伏阻截。”于是计划着如何破敌……

“北上毫邑还有一条路,从洞庭山北直取纶山,绕过首阳走这条路?

不可!耗时靡费,即使绕过高辛氏,以后还是免不了再行攻伐,麻烦!

行军至首阳时已是傍晚,趁夜色迅速通过?

不可!夜色利于己,更利于敌!这样岂不是正中下怀?

罢了,还是傍晚驻扎在首阳外,明日再行通过吧……”玄昆心里想了好几条计策,最后还是选择了避战不前。

这份保守,又一次让玄昆离大业的陷阱更进了一步……

傍晚,首阳城外,玄昆另大军城外驻扎。天色渐渐暗了下去。

“怎么傍晚东边的天还有红霞呢?”玄昆看到东侧的天边些许通红,疑惑地问起左右卫兵。

卫兵定睛看了许久,回答道:“回首领,那……好像是,烧山的火焰……”

“什么?!”玄昆听后,就像被毒蛇咬了一般,从地上弹了起来,紧盯着双眼向东方望去,“完了!料错了!原来高辛氏那帮家伙竟然从洞庭山北侧渡的江!压根就没和自己走同一条路!”玄昆大喊着,心想:“自己当真把高辛氏的家伙看高了!没想到这些人竟这般愚蠢,白白失去了首阳这样好的截击之地!放弃了首阳,再想以万余兵力重创我共工氏大军,可就不易了!”

玄昆身旁的卫兵不知所措,正疑问是什么让首领如此着急。玄昆不待解释,便迅速下令:“大军迅速开拔,即刻通过首阳!”

与此同时,大业也看到了东侧的山火,同时望见了首阳城外的共工氏大军正蠢蠢欲动。不一会便看到共工氏大军整装通过首阳狭长的山路。大业心想:“玄昆果然已中计,接下来,就看着他一步步地走入‘瓮’中……”

玄昆率大军通过首阳,沿途未遇到一兵一卒,心想:“要是早几日登岸,迅速赶到毫邑,说不定就可以和犬戎氏族瓜分少典一族了!”但现在懊悔也无济于事,玄昆把所有期望都寄托在大军迅速奔袭至纶山,赶在少典族阻截之前,让其无法发觉自己在何处。一路上,玄昆发疯似的让大军全速奔袭,一刻也不得停息。虽然共工氏擅长水战,在木筏上闪转腾挪一直不在话下,但在陆地上长途奔袭却不是他们的强项,才全速行军不到一个时辰,大军就已经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了。玄昆眼看着队伍逐渐散乱,失去了原有的阵型排布,虽然气恼,但也无济于事,毕竟行军速度是第一位的。

这时候,守在首阳东西山麓上的大业,心中大喜,看来这玄昆不仅自己入了“瓮”中,还“折腾”着共工氏的大军身心俱疲。共工氏通过首阳后大约半个时辰[,半个时辰,快速行军大概为十二里左右],大业便集合大军一路向北追击共工氏……

“瓮”南的伏兵放火烧山后,便整肃队伍向“瓮”处进发,因为距离最短,所以基本上没过多久,大军就已经集结完毕,按照部署藏匿于道路两侧密林之中……

“瓮”北的伏兵见放火烧山后,则令大军就地休整、以逸待劳,等待共工氏的到来……

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大业的计划,就像一张大网,已经死死地网住了玄昆,而网口,正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地收紧……

(第八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