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合围击敌·请君入“瓮”

洪荒血与魂 贾孟鹤 5605 字 2024-04-23

“你还记得你中午用草杆拨弄蟋蟀吗?”大业问道。

“嗯,我记得。这和破敌之法有什么关系?”崟淇问道。

“其实,中午的时候,见你用草杆拨弄蟋蟀,那时我就想起了当年颛顼帝征共工氏的时候,所用的战法。”大业说。

“那时什么战法?我们究竟怎么破敌啊!”崟淇听着大业的叙述,十分好奇,便继续追问道。

“其实,中午的时候,我也不敢确定,一路上,我都在一步步地推演这些方法。现在,我已经想出来了。崟淇,你曾经去过北海[,一说是指今日的渤海及黄海北部]吗?”大业说道。

“北海?我没有去过,只是听父亲说过此地,好像颛顼死后,就葬在那个地方[,《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崟淇说道。

“没错,就是那里。帝喾曾告诉我,颛顼有一次乘船去北海巡视,发现几条巨鲸正在围捕鱼群。颛顼见巨鲸[,此种捕鱼方式与座头鲸的捕鱼十分相似,故巨鲸应指如今的座头鲸。]只有寥寥,鱼群却包含万千,心生好奇,便在船上驻足观看。只见,数头巨鲸面对分散且庞大的鱼群,并不急着张口吞食,而是俯冲到水下,向海面上吐气。几条巨鲸一次次下水,围着鱼群吐气,只见巨大的气泡,就像围网一般,把鱼群牢牢地控制在气泡中间。渐渐地,气泡围成的网越来越小、越来越窄,鱼群都被死死地挤在这‘围网’不得逃窜,这时,几头巨鲸才朝着鱼群大快朵颐,不消多久,鱼群就都成了巨鲸们的饭食。”大业解释道。

“原来这几头巨鲸的捕鱼之法,竟能将这么小、这么分散的鱼群尽入口中,果然是好办法啊!颛顼帝当年征共工,又是怎么用之的呢?”崟淇听罢,十分好奇地问道。

“当年颛顼征共工,并没有派各诸侯穷追猛打,而是派他们在沿途各道口、关隘把守,一见共工氏窜逃之军,便全力进攻,只前追数十里,便不再追击,这样共工氏大军就被一步步地逼到了河岸之下[,即传说中的不周山下,指代上古时期的黄河河堤。],沿途一路,士卒越打越少,行至不周山处时,仅剩下了寥寥数十人。若不是他最后丧心病狂地掘开河堤,颛顼帝可能就全歼共工氏了。”大业说道。

“那此次迎敌,你的计划如何呢?”崟淇问道。

大业听罢,拉住崟淇的手,望着她说:“我需要你陪我去你父亲那一趟,我一定要说服他!绝不能让五千族人的鲜血白白流干!”

“这……好吧……我答应你。”崟淇说。

两个人一路小跑,来到了敬康的帐下。大业先进了军帐,对敬康说道:“敬康首领,我有一策,可破敌存己。首阳五千守军,不必枉失性命也。”

敬康坐在军帐内,正用一树枝在地上画出行军路线,躬身反复研究,听到大业的声音,遂起身反问道:“哦?何策可破敌?说来听听……”

大业回答道:“若首阳五千守军虚守实避,只是接敌应战,不做拼死抵抗,如何?”大业心里知道敬康对自己的战法颇为自负,故而不想一开始就把自己的破敌之法和盘托出,于是“虚晃一枪”先给敬康来个“障眼法”。

敬康听罢,冷笑了几声:“哼……哼哼……我当是什么破敌之法,又是洞庭山之法故技重施啊!你当玄昆真的这般没有头脑吗?若你接敌应战,不做拼死抵抗,以玄昆之性格,一定会猜到后面还有大军等着他,所以玄昆必当退军,撤至云梦泽,另寻他路北上!云梦泽浩瀚无垠,到时候我们上哪去找共工氏啊?!”

“未必吧?玄昆现时,还不知我远赴江浮,请得穷蝉氏相助。此刻,他必以为我仅有八千守军,何故要寻他路北上呢?”大业见敬康已然“上钩”,于是“你一言、我一语”地回道。

“那是你不了解玄昆,他即使大军数量远胜于你,也不愿与你在峡谷地带刀兵相见,以他的性格,必然想绕开你们,先取毫邑、大肆洗劫,那个时候,即使你们回头再班师回毫邑,共工氏也可据城墙之险,以逸待劳。”敬康说道。

“要是我们先赶到毫邑了呢?”大业装作不服的样子,继续反问道。

“即使你们先赶到毫邑,那也是南北夹击[,南,指的是共工氏;北,指的是犬戎。],你们腹背受敌。即使以毫邑附近这广袤的平原为战,我们三万对三万,也决计没有便宜可占。‘五则分之、倍则攻之’,我们的数量只能是决一死战,那时死伤就不止五千了!”敬康略微有些生气地回道。

大业看着有点生气的敬康,自知“障眼法”已然奏效,心想着离自己的计划越来越近了。紧接着,大业趁热打铁,继续拿出了自己第二个“障眼法”:“那我们要是死守住纶山不动,以逸待劳呢?”大业继续追问。

“若玄昆自江北登岸,一路过首阳至纶山都无敌军,难道他不会起疑心吗?这般浅显的‘伏击’之法,玄昆定当识破。那时,他要么另改他路北上,要么逡巡不前,和我们耗时间。哪一种我们都吃不消。你知道,一趟云梦泽之行,共工氏能收获多少鱼虾吗!?我们的粮草可绝不及他们多啊!”敬康再一次反击了大业的“破敌之法”,内心中颇为满意,脸上也偶尔洋溢起些许不为人察觉的笑容。

大业此时感觉“火候已到”,给崟淇使了个眼色,遂向敬康笑着说道:“敬康首领,其实刚才两个办法都是我瞎编的,没想到还是你经历丰富,一眼就识破了啊!”

“瞎编的?你这竖子!是在浪费我时间吗?”敬康不悦地说道。

“敬康首领,您消消火。刚才你也说了,守军佯装迎敌和大军固守纶山都不可,我觉得,我们应当主动出击,引玄昆‘入瓮’才是啊!”大业收起了笑容,极为严肃地盯着敬康说道。

“主动出击?如何主动?引玄昆‘入瓮’?瓮又在何处?”敬康心中极为不解,一下子抛给大业一连串的问题。

“崟淇,把瓮和盂都帮我拿过来……”大业对崟淇说道。

只见崟淇就像和大业事先商量好一般,把几个盂准确地摆在了敬康所画的行军路线上。洞庭山、篇遇、首阳、纶山,这四个位置都摆上了四个盂。

“看,瓮就在这里!”只见大业手中拿着一个大瓮,径直放在了洞庭山至纶山和首阳至纶山两条道路的交汇处!

“这里?”敬康疑惑不解地看着大业。

“‘实则虚之、虚则实之’敬康首领请看。”大业顺手拿起一个长树枝,向敬康一边演示、一边解释道,“我大军当下之计,应由我先率高辛氏三千士卒迅速赶至首阳,穷蝉氏之军,当兵分两路,一路率一万五千士卒静待与‘瓮’南,另一路率一万五千士卒速行军至‘瓮’北”大业说着,用树枝指了指两条北上之路的交汇处,“另,我军当派先遣勇士,前去篇遇江北探查玄昆登岸之情况,并及时报于此处。”

敬康冷静地看着大业“排兵布阵”,一句话也没有说,因为他实在是没有见过这种“奇怪”的破敌之法!敬康看了许久,抬头疑惑地看着大业,问道:“其一,你如何知晓玄昆此刻还未登岸?其二,我们只有三万余人,你还分兵三路,这么分散!如何破敌啊?!”

大业面对敬康的疑问,不慌不忙地说道:“敬康首领忘了?玄昆在洞庭山曾吃过轻率冒进的亏,并且你也曾说我只顾眼前小利,洞庭山一战,虽歼敌数千,却放了玄昆大军于云梦泽上,不是么?”

“这些我都知道!这和破敌有什么关系呢?”敬康反问。

“其一,玄昆为人极其谨小慎微,三日前刚败于洞庭山,必不会唐突应战;其二,洞庭山一战,玄昆定认为我乃一逐小利而无远见之人!如此这般,凡遇前路佯攻者,玄昆必会认定为伏兵,定退兵不与之交锋!”大业说罢,用树枝指向大瓮,说道,“且看此处,若我分兵三路,分则可据守北上南下之全部路口,使玄昆无处可逃!合则可围住玄昆,聚而歼之!唯独只有一个难处,就是三路大军如何诱敌深入?如何互为接应?”

敬康听罢,小声地说道:“有点意思,继续说下去!”

“为诱敌深入,我则先率三千士卒挺进首阳,与首阳五千守军埋伏于山中,若玄昆经过此地,我们则避其锋芒,跟随其后!为使三路大军互为接应,则需先遣勇士长途奔袭得以告知!”大业说道。

“首阳若不死战?你如何能确定,玄昆必过首阳,而不会疑心退兵?”敬康继续问道。

“且看此处!”大业指了指守在‘瓮’南的大军,缓声说道,“我军现距‘瓮’处不到五十里,而玄昆从云梦泽行至此处乃需一日有余。若先遣勇士窥得其登岸,奔袭至此仅需大半日。届时,玄昆大军不过刚行至首阳,与此地更是相距不到三十里!此时,若大军趁夜色烧山放火、火光冲天[,上古“烧山放火”之法其后则渐渐演变为烽火台传递信号,白日点放狼烟、黑夜点起火堆],玄昆定会知晓此处有大军!此时,玄昆定会令共工氏连夜行军,妄图赶在此处‘瓮’南大军的前方,以便快速通过‘瓮’处。这时,‘瓮’北之伏兵则可迎敌佯攻,玄昆遭佯攻,必会认为前方有埋伏,定会原路退兵;而玄昆亦知‘瓮’南埋伏有大军,定不会与之交锋,而是同样会快速通过‘瓮’处,避其锋芒;此时,玄昆的退路就只有一条,那就是退居首阳!可他却不知道,在首阳等着他的,是高辛氏的八千精兵!我率八千精兵抵挡住玄昆南下攻势,此时,‘瓮’南、‘瓮’北之大军便可合兵一处,攻其北!南北夹击,定当全歼共工氏!”

敬康听罢,久久不能平静,他没有想到,这个年轻的大庶长在这短短的几日里,竟然能想出如此绝妙的计策!敬康看着大业,大声地说道:“好!此法妙矣!想不到你竟能想出如此周全的妙计!我只有一事不明。若此刻,玄昆已然登岸,那又如何是好啊?”

大业听罢,一时间脸色变得极为沉重,“我已料定玄昆不会登岸,若万有其一,玄昆已然登岸,我则率兵挺进首阳,必与玄昆死战到底!那时,我亦将烧山放火,若敬康首领见到火光,就按先前之法,率军在纶山‘以逸待劳’即可!只是……”

“只是什么?”敬康问道。

“我大业和高辛氏勇士必死战到底,敬康首领务必要替我们八千士卒报仇雪恨!”大业有点悲痛地说道。

敬康看着大业坚定的眼神,走过去拍了拍他的双肩,说道:“好!就依你之法!首阳的五千守军,此时也方有了一线生机,去吧!”

大业看着敬康,想到这个如此“冥顽不化”的老头,这时竟能被自己说服,一时间也面露喜色。他大声对敬康说道:“谢敬康首领!我这就集合士卒,即刻出发!”

大业走到军帐门口,看到站在一旁的崟淇,便走上前去,拉住崟淇的手说道:“我率军去首阳了,你在这里等我!我若破敌,定会回来见你!”

崟淇听到大业这么说,竟害羞地低下了头,小声地说道:“你可一定要回来啊!”

大业出发了,率领三千士卒,连夜直赴首阳……

穷蝉氏的先遣勇士也出发了,连夜直取篇遇江北……

(云梦泽上,共工氏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