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昭襄王巧用郑朱,诸侯国拒绝援赵

咸阳表面上看上去很平静,但实际上已经是暗波涌流。再说郑朱原本就是贵族世子出生,安于享乐,政治头脑简单,全无责任担当。对于出使秦国心中是百般抵触,认为这是与虎争食之事,难上加难,无奈孝成王下了王命,勉强着就出使秦国了。心中自然也是忐忑不安,一路上也不着急,缓缓而行。

自进入秦国境内之后,各路管卡、郡县接到范雎密令,又以各种缘由拖延出行时间,结果原本不到一个月的行程,足足走了两个多月。抵达咸阳之后,郑朱将随从人员安排在驿站之后,赶紧换了便装,叫下人引着,先去偷偷见秦国的宗正栾凤彦。

栾凤彦是郑朱妻子的族弟,也算是郑朱的内弟,平日里二人关系较好,交往也多一些。况且栾凤彦在秦国任九卿之中的宗正之职,也算得上是昭襄王的近臣,到他那里多少可以就先了解一些情况,再做决议安排。

郑朱先前来过三次咸阳,都到过栾凤彦的府上,下人大致还记得位置,三两下就到了。

闻得郑朱来访,栾凤彦赶紧迎了出来,连声说道:“郑朱兄长,如何突然到了咸阳,也不提前派人通报一下,小弟我自当早早去城外接你。”郑朱连忙摆摆手,示意栾凤彦不要多说话,自顾着抢先走了进去。

进得堂屋,落座之后,郑朱让随从将带的礼物放在地上,栾凤彦自然客套一下,二人又寒暄几句,将家人都问候了一下。栾凤彦故作不解的问道:“我看兄长这次匆匆过来,并且心神不定,可是有要紧事要办,需要了只管吩咐小弟就是了。”

郑朱嘿嘿一笑,深叹了一口气:“实不相瞒,我这次是奉赵王之命,前来向秦王议和的。你看看,现在为了个上党郡,秦赵两国数十万军队还在厮杀,倒叫我前来向秦国议和,只怕我话还没说完,头颅就被秦王割去了。”

“奥,原来是这样。”栾凤彦略微沉思了一下,说道:“我看这议和之事倒也未必不可,前几天我还看应侯有意快点结束战争,正为此时焦虑。现在你带着赵王的诏令来了,应侯必定会欣然接受。”

“果真是这样?”郑朱没有想到一来就听到了这样大的好消息,立刻激动兴奋起来,“那秦王又是何意呢?”

“大王什么想法我倒并不清楚,但是现在大王极度信任应侯范雎,范雎的意愿也就是大王的意愿。”

“嗯。”郑朱捋了捋嘴边的八字小胡,心里有了主意。

第二天一早,郑朱正式前去拜见应侯范雎。

名帖递上之后,早有负责接待的侍从出来,将郑朱引到厅堂内,说道:“大人,请在这里稍等片刻,应侯一会儿就出来了。”

郑朱示意手下将两个盒子放在桌子上,都出去等候,自己一个人留在厅内。等了约莫半盏茶的功夫,听到后堂传来一阵猛烈地咳嗽声,待回首望时,却有两个侍女将一个老者搀扶了出来。

郑朱看到此人虽然做出一副虚弱无力的样子,但是表情严峻,眼神刚毅,料想定是应侯范雎。急忙站起来,拱手行礼:“赵王使者郑朱拜见应侯。”

“好,有礼了,坐下说话。”范雎有气无力的拱了拱手,被搀扶着坐了下来。

郑朱礼节性关切的问道:“应侯这般模样,看样子是病了?”范雎又轻咳了两声,缓缓的说道:“前日里不小心偶感了风寒,就成了这个样子。老了,身子不中用了,一点小问题竟然越发严重起来了。”

“如是风寒,就应该没有大碍,生病了应侯就应当多休息,今天我来得也不巧,打扰您了。”郑朱假装又关心又难过的说道。

“没事,赵王这次叫你来有何事情?”

“应侯知道的,赵国一向敬重秦国,愿意长久和秦国和睦相处。现在因为上党郡一事,赵国和秦国兵戎相见,赵王甚是不安,战争事小,影响了秦赵两国的关系事大。我王特派我前来禀报应侯和秦王,请求停战议和。”

说完,郑朱走到桌几面前,轻轻打开两个盒子,递到范雎面前,里面的奇珍异宝光彩炫目。“我王知道应侯德高望重,也能够体谅到赵国的诚心和难处,这件事情还得请应侯多在秦王面前好好给说说,这是我王送给应侯的礼物。”

范雎看都没有看,摆摆手说道:“好了,放下吧,赵王也太客气了。这次因为上党郡私自依附赵国的事情,秦王十分生气,现在还在动怒之中。”

郑朱见到范雎并没有拒绝自己的意思,知道有机会,马上接着说道:“秦赵本来就不应当发生战争,现在两国大军都被牵制在上党郡,两虎相争,不死即伤,最后两败俱伤却叫别的国家得了便利,是应当休兵停战了。我王愿意割让上党郡七个城池给秦国,以表诚意,还望应侯一定要给说服秦王。”

“好,那老夫就权且一试。但是今天你也看到了,近几日我身体不适,过两天缓过来了就带你去面见秦王。你先在驿馆里住下,我安排好好招呼你们。”

“一切听由应侯做主,这是赵王的书函。”说完郑朱递上了赵王的请和信简。

“对了,我曾听人说你妻子是秦国人,你在咸阳还有一些亲戚挚友,应该也都是多年未见了。你这次来还没有见过吧,这几日你也刚好可以访亲会友,过几天后我病好了自然会派人通知你。”

郑朱哪里敢说已经偷偷见过栾凤彦,谨慎的回道:“这次奉赵王之命出使秦国,事关重大,哪里还有私念?况且现在秦赵两国还在交战之中,我寻访秦国的大臣们,恐怕多有不妥,容易让他人误解。应侯好好养病,我只管在驿馆里好好候着,等着应侯召唤就是了。”

“你这分明是向国人陷我于不义。”范雎竟然动了气,“既然到了咸阳,就不必拘泥,要是叫你的亲友们知道了,还认为我范雎心小气短,背后说我闲话。你只管去,想那么多做什么。”说完,范雎又接着咳嗽了几声,侍女赶紧上前递上痰盂,轻轻的拍打捶背。

郑朱见恼怒了范雎,这可吃罪不起,赶紧说道:“也罢,也罢,就依应侯就是了。多谢应侯的照顾,小臣这里就告退了,应侯好好休息吧。”

既然得了范雎的许可,况且郑朱本来就喜好交友,寻乐,当下就赶去栾凤彦府上,约上那些权贵好友,相聚聊天。殊不知早已是范雎暗地里吩咐下的,这些好友都带着郑朱招摇过市,四处寻欢。几天时间,咸阳的各个坊间都知道赵王派使者议和来了,即将面见昭襄王。

三日后,昭襄王在宫里召开朝会,范雎带着郑朱正式面见秦王。

郑朱先有栾凤彦的说辞,后面见到范雎时也以礼相待还关心照顾,这几天又被那些秦国贵友们围着蒙骗,早已晕了头脑,满腹自信,认为昭襄王也急于结束上党之争,这次求和成功是十拿九稳了。

自已第一次做为赵王使者出使秦国,就能够议成和谈,回去之后必将受到孝成王的厚赏,或许还可以借此在朝中被委以重任。想到这里,郑朱不由得激动傲慢起来,平原君也老了,该给我们这些年轻人让让位置了。

进得殿内,参拜昭襄王,递上孝成王的国书,郑朱恭敬的说道:“大王,赵王这次派我前来面见您,就是诚心诚意想要求和,赵国愿意割让上党七个城池给秦国。”

昭襄王看也不看国书,随手放在了一边,呵呵一笑:“久闻郑朱大人一表人才,今日一见,果然气宇轩昂。”原来郑朱的确是身高丈八,端庄俊朗,在赵国时就被誉为美男子。现在昭襄王在朝堂之上,众人面前公然夸奖自己,郑朱越发有些得意起来,谦逊的回道:“大王言过了,郑朱一介莽夫,哪里有那么优秀。”

昭襄王说道:“今日里我才听说,你的妻子是秦国人,我算了一下,论起来我们还有些亲戚关系。你是赵国宗室,又是赵王的使者,现在还是我的亲戚,如此说来,从礼节上我不能怠慢了你。我已经安排宫里备下宴席了,现在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就位开席吧。”

“这……,不过……,大王,议和之事……”上朝晋见之前郑朱想了各种可能之事,心里也好有个应对,但是万万没想到,昭襄王竟然抛开议和之事不谈,直接邀请自己入宴吃饭。郑朱再庸俗,也还知道自己此行的重要任务,一时间不知所措,结巴了起来,赶紧看了看右边的范雎,希望范雎可以为议和之事挑起话头来。

范雎却眯起了双眼,走过来拉起了郑朱的手,笑着说道:“郑朱大人,难得我王如此看重于你,赐你美宴。还不快快拜谢大王。这就随我入席,其他的事情我们完了再说不迟。”旁边的秦国大臣们也都围了上来,纷纷恭贺郑朱。

至此情形,以郑朱的应对能力,如何能够左右得了,只得拜谢昭襄王,随着大家到宴席里就坐了。

昭襄王不仅亲自出席,还特地安排了范雎、王稽、栾凤彦等十余位大臣陪同。在大家的恭维、劝说之下,不一会儿郑朱就难胜酒力,醉倒在桌,被扶回了驿站。再醒来时,已到了第二天中午时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