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烟花灯会开始尚有一段时间,我们并肩漫步在西子湖畔。清亮的月色遍洒人间,在青石小道上晕开溶溶的一片。师父身着白衣,衣袂翩然,愈发将他衬得身姿颀秀,挺拔如竹。

一路走去,引来无数姑娘火辣辣的眼神,更有甚至,直接抛来丝帕试图引起师父的注意。奈何师父目不斜视,仿佛对此浑然未觉。

我不禁无奈地扶额,从前在京城是这样,现在到了临安竟还是这样。与师父一起出行压力真不是一般的大,要时刻准备为他挡去横空飞来的丝帕、璎珞、发簪之类的物什,也要能承受各种羡慕嫉妒恨的目光。

师父的唇畔似是抿着一抹浅淡如水的笑意,像是心情极好模样。我见他高兴,心里便也莫名地跟着欢喜。记得上次跟他一起逛夜市已是大半年前的事了,不曾想在这遥远的江南小城竟还能有这样的机会。

“嫣儿,在想什么这么出神?”

我本是偷偷地打量他,不料他忽然转头向我看来,视线相触,我来不及闪躲,耳根子隐隐烧烫起来。我垂下脑袋,心道其实我不是想什么出神,而且看他看得有些出神。

我掩饰地笑道:“徒儿在想赈灾金被劫一案,那日沈洛与黑衣人缠斗时,曾经从黑衣人身上扯下一枚玉玦,经皇上辨认乃是王氏的传家之宝。徒儿在想,倘若此事果真与外戚党有关,他们要这笔赈灾金到底有何用处。”

师父讶然地挑眉,“玉玦会不会有假?”

我摇头道:“应当不会,不论是玉质、色泽,抑或是雕工、纹饰,都不像有假。况且,那玉玦毕竟是王氏的传家之宝,外人应该很难仿制。”

他沉吟半晌,道:“凡事未必有原因,兴许只是为了一个贪字。外戚党近年来大肆敛财,朝中诸臣早有怨言。年前还有人参了王国师一本,指责他兼并土地、盘剥民脂民膏,他若想要赈灾金,未必是想有所作为,可能只是为了一己私欲。不过,单凭一枚玉玦便认定王氏是幕后主使,未免有些轻率。”

“徒儿明白,此案徒儿会亲自跟进调查,毕竟……赈灾金是在徒儿的手上弄丢的。”

他摸了摸我的脑袋,笑道:“嫣儿,我们是出来游湖赏灯的,这些国事暂时放到一边,不要想了。”

我点头道好。

☆、30忽到窗前疑是君(5)

沿湖小道上有不少摊贩,所卖之物大都是胭脂水粉、首饰、纸伞、脸谱等一类的小玩意儿。前来观看烟花灯会的游人愈来愈多,络绎不绝,小贩们卖力地吆喝,满目欢喜热闹的景象。

我在一处纨扇摊贩前驻足,一眼便相中了一柄绣有繁花美人图的纨扇。纨素皎若霜雪,扇身团若明月。扇面上,一名雍容华贵的美人婉转而笑,在她身周,大片繁花开得正好,人面春红两相映,自是人比花娇。左上方尚有一行小字: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我越看越欢喜,便问那小贩道:“老板,这柄扇子怎么卖?”

小贩眼前一亮,殷勤地笑道:“这位姑娘,您真是好眼力,这柄纨扇是小人的镇店之宝!扇柄绝非普通的木材,而是取材二十年的檀香木,经过精雕细琢而成。您闻闻,是不是香气宜人?您再看,这扇面上的美人图可是今科状元郎的墨宝,且由临安城中最负盛名的绣坊承绣,无论是做工还是绣工,临安城都找不出比这更好的纨扇了。小人见您面善,二两纹银便宜卖给您!”顿了顿,神神秘秘地凑过来道:“旁人我都卖三两呢!”

“二两纹银?”我惊呼道:“老板,你这也太贵了,京城绣扇坊的纨扇都卖不到你这么贵。你这柄纨扇的确是好东西,但绝不值这个价。当然了,你若听我是外地口音故意忽悠我,那便又另当别论了。再说,今科状元郎的墨宝也没什么稀奇的,又不是唐寅苏轼的真迹,哪里用得着开这么高的价?”

小贩惊恐道:“小、小人才没有忽悠您!那您说,多少钱能买?”

我伸出一根手指,道:“一两纹银,不能更多了。”

小贩哭丧着脸说:“哎哟姑娘,一两纹银小人连进货都进不到啊!”

我待要说话,师父取过纨扇仔细端详一番,问我道:“嫣儿,你可知这柄纨扇有何典故?”

我微微一愣,好奇道:“这柄纨扇还有典故?”

“你看这题词‘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是吴越王钱镠写给他的王妃戴氏的词句。戴氏乃是临安城人,尤爱赏花。她每年寒食节都回临安探亲,一去便是月余,钱镠心中思念戴氏,却又不忍心让她错过陌上繁花盛开的美景,遂写此句。”他轻轻摩挲着扇面上的题词,眉梢眼角溢满柔情,微笑道:“分明无一字提及思念,却字字都是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