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识得扬州布政使杨祝?”
秦明煜注视着李熹,不待李熹有所反应,便先一步开口。但问出口的话语让李熹有些摸不着头脑。
今日之事与杨大人有何关系?
“唔…识得,有缘一见。”
什么有缘一见,秦明煜闻言便知李熹又在遮掩,却不知李熹为何将此事瞒他,遂心下有些不悦。
“只是有缘一见?”
李熹眼神与秦明煜满怀质疑的视线碰撞,竟莫名有些心虚。她闻言支吾了几句便想将这个话题揭过。
虽然心中疑惑,好在秦明煜见李熹这副模样也未作为难。
他调整几息,将心中的不悦与疑问压下,转而与李熹说起了今日之事。
“为何不愿为官?虽说不过是个助教,也好过现下辛苦。”
“还是那句,人各有志,而我志不在此,功名官爵于我无益。”
言罢不论秦明煜如何询问,李熹皆是不再多言。
秦明煜此先只觉李熹未借杨祝之手入仕而是来到京城,不知怀的什么心思,他却从未想过李熹只是当真不愿为官。
今日见李熹殿上胆敢拒绝秦正礼,这才不由得疑惑起来。
李熹见闻过人,究竟是为何不愿入朝为官。究竟是因为什么,连他也不能告知。
直到车驾停在了太平街口,李熹也未向秦明煜解释缘由,这让秦明煜感觉得李熹对他的疏离与不信任,一路上秦明煜始终有几分不悦。
待李熹下车时,秦明煜甚至破天荒没有要去李府的意思,李熹下了车,秦明煜便命车夫回了世子府。
李熹立在街边望着远去的车驾,只觉得秦明煜的心思让她摸不着头脑。
世子好像不太高兴?他为什么不高兴?谁惹他了?
李熹慢悠悠的往李府走去,她思来想去,直到被寒风吹得打颤也没想出个所以然,便不再多想,只觉任秦明煜气着吧,大约过几日就好了吧。
……
李熹自入宫后,虽拒绝了秦正礼授官的意向,但秦正礼还是将橡胶给了李熹。
天-朝在这个年代根本没有引进种植热带树种橡胶树,更别说有各色橡胶制品了。也就是南燕这个热带小国才天然生长有橡胶树,这才能将橡胶用来当做贡品。
而当南燕进贡的橡胶交到李熹手上时,李熹才知南燕上贡的根本还算不上橡胶,只是未经复杂加工的生胶,可见这个时代对橡胶制品的优质还未有太多的了解,更不要提加以生产利用,以至于橡胶的使用与加工还十分原始与浅薄。
当李熹打算全身心投入对生胶的研究与加工方法的开发时,宫中便传出一个影响众学子的消息。
自这届会试起,算学与时艺并试,只不过判定名次时占比不若八股重。
此消息一经传出,京城众学子皆是沸腾,此时距会试只有两年的时间,众儒学生忽然新增一项算科,任谁都不免有些措手不及。
伴随着新增算科的消息,李熹解出南燕使臣算学题目的消息也不胫而走,一时间李熹智解使臣题目的事传的风风火火。京城中百姓甚至传出此事的一套故事经过,在老人孩子间传开。
不知为何,使臣题目之事一出,连带着李熹向太子请求为城外农户修建砖窖凿井、救助落水小童之事也尽为人知。
李熹更是得了个足智博学,仁心为民的名头,一时间声望水涨船高。
此时数个消息一出,白鹭洲与岳麓书院皆是将目光放在了李熹身上,蠢蠢欲动地想将李熹请来书院讲授算科。
李熹则窝在府中,待白鹭洲书院与岳麓书院上门时,李熹还醉心与生胶的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