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柿子林有一个池塘,一个大池塘套着一个小池塘,像两个内切的圆。大池塘养鱼,经常看见有人用网捕鱼;小池塘常年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绿色水藻,整池水也总是碧绿碧绿的。王小乐喜欢沿着小池塘与大池塘之间的分割线走,那条围起的水域线土壤松软,又很窄,每次走都要小心翼翼,一不小心可能就会跌进水塘里去了。
有一次王小乐的弟弟王小明跟着姐姐一起走刺激的水域线,结果王小明一不小心就滑进了小池塘里,立马陷进了淤泥里,王小乐抓住弟弟肉嘟嘟的小手,却不敢把他拽上来,她站在松软狭窄的分割线上,用力稍有不当,不但救不出弟弟,自己也很有可能会跌进身后的大池塘里,况且她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弟弟哇哇大哭着,哭成了泪人,王小乐手足无措。幸好,正好有个高中生经过,看到这个场景,立马走过来,像拔萝卜一样把王小明从淤泥里拔了出来。王小明肚子以下都是黑色的泥水,他哇哇哭着回家去了。王小乐赶紧赶去上课了。很多年后,这个场景在王小乐脑子里挥之不去,她心疼她这三四岁的弟弟,她觉得自己当时应该送弟弟回家,她怎么忍心看着那么小的弟弟一个人哇哇哭着走回去呢?“我怎么这么铁石心肠呢?”王小乐对自己当时的行为难以理解,那个哇哇大哭浑身黑泥独自回家的小身影让她觉得无比亏欠,却也无法挽回。
过了池塘,有一个废弃的操场,长满了杂草。操场尽头是一道高高的山墙。山墙很陡,但却是皮孩子们的最爱。爬上山墙,就能将东面的田野一览无余。往西看,只能看到茂密的树木和隐隐约约的屋顶。在山墙两侧的洼地,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甚至有一片蔷薇,爬满了废弃的断墙,一大片深深浅浅的粉红,甚是美丽。王小乐有一次辛苦跋涉终于触到这片花海,却被花刺刺破了手指。从此便明白这花性子野,摘不得,还是让它们兀自美丽着吧。
山墙上还有一种花甚是有趣。一朵朵紫红色的小花,摘下来放嘴里,嚼一嚼,就会吐出红色的唾液。小孩子们经常用来恶作剧,吐出红色的“血水”去吓别人。山墙上还有很多蒲公英,无数朵白色的小伞随风飘散,远看像一片片云雾。
过了山墙,就是学校了,小学和中学就在一起,门对门。王小乐每天早上吃过饭去学校,中午回家吃午饭,再去学校,下午放学回家吃晚饭。每天要在家和学校之间赶四趟,这让她的身体变得很健壮,像一头充满力量的小牛。王小乐喜欢这条路,这条路上既神秘又好玩,她会好奇路边废弃的房屋,在早上或晚上荒无人烟的路上会觉得害怕,路边挂着露水五颜六色的牵牛花让她兴奋,放学后跟小伙伴们在这条小路上嬉闹着追逐着,简直是一天中最放松最开心的时光了。
那时候,王大伟每天要像王小乐往返家和学校一样,往返于家和诊所之间。李红也经常去诊所帮忙。所以家里经常只有王小乐和弟弟两个人。两个人都是懂事的孩子,很少给父母惹麻烦。王小乐经常跟着弟弟,跟一群小男孩一起跑来跑去。也许从那时候起,王小乐骨子里就变成了一个野孩子,一个男孩子。
后来,王小乐上了初中,王大伟和李红觉得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更便利的环境,便将家搬到了一个离学校近许多的中心地带。他们租了一套房子,上下两层,下面是大伟诊所,上面是卧室。王小乐很喜欢这套房子,不但离学校近了许多——只有不到一公里的距离,而且她有了自己单独的房间。房间里,有床,有书桌,书桌上放着一个老式的录音机,专门用来播放英语磁带的。这对那时候的王小乐来说简直是一个只有自己的天堂。在此之前,她睡的小床跟父母的大床挤在一个房间里,弟弟跟父母挤在一张床上。现在好了,她有了自己单独的房间,弟弟有了自己单独的床。
第二个家显然比第一个家更高级。水泥浇筑的墙体,红砖铺就的院落,二楼还有露台,种上了蔬菜和花朵。王小乐喜欢坐在二楼的露台上,唱歌、看书或者发呆。这片是小镇的中心地带,都是二三层的带院子的小楼。院子里的树遮挡住王小乐的视线,但她能看到很多鸟飞来飞去。她喜欢在下雨天看蜗牛们在墙上慢慢爬的样子,一到雨天,就会有很多蚯蚓和青蛙爬出来,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到一只。有一次,一只青蛙跳到了王小乐的床上,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它赶出来。这是一段幸福的日子,但是幸福并没有持续多久,王大伟就又搬家了,因为房东的儿子要结婚了,这套房子需要重新装修给新人住。
然后,王大伟就在附近又租了一套房子,第三个家就差一点,空间比上一个小很多。
没想到第三个家这么快就又换了,这让王小乐感到意外的同时,更多了一种无奈。动荡不安的童年,带来的可能是她一生都无法摆脱的漂泊感。她一生都在追求安定,却永远无法真正地安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