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6章 回家

我不是百合 红色斑马 2379 字 2024-04-23

考试结束之后,很快就放寒假了。不管这个冬天怎样的兵荒马乱,不管明年春天要面临怎样的压力,这个假期都似乎是一个约定俗成心照不宣的歇息机会。大家都匆匆收拾好自己的心情,满心欢喜地奔回了家乡。家,永远是最温暖的港湾,无论外面是怎么的凄风冷雨,回到家总有温暖在等候。你可以暂时抛却所有的烦心事,像是遁入了桃花源。

王小乐回家的心情是复杂的,一种本能的喜悦,一种莫名的抗拒。但不管她跟她的家之间有多么深的积怨,这个家是必须回的。

她回家的过程很折腾,要倒几次车才能到家。终于,当她灰头土脸地拖着行李走到家门口时,惊愕地发现她的家不是她的家了——她的家变成了一个酒水商店。她在门口愣了一会就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了。随即,她拨通了王大伟的电话。

“爸,又搬家了?”

“你到了?搬到原来的斜对面了,看到没?”

王小乐扭过头,在街对面一溜的招牌里找到了“大伟医师门诊”。

王大伟出身贫苦,小时候家里没钱,王大伟靠每天挖草药卖钱供自己读书。后来去卫校学习了几年,毕业之后就在这个小镇上开了一家诊所。妻子李红原本是一名乡村小学教师,跟王大伟结婚之后就辞了工作,跟着王大伟来到了这里。早年间,私人诊所的生意还是蛮好做的,大伟医师门诊几乎一年到头都顾客盈门。生活节俭的王大伟也攒下了一些钱,但他不舍得也不敢轻易动这些钱,他知道生活有多不易,更知道未来很多问题都需要靠钱来解决。他需要这些钱带来的安全感。后来,乡村医改开始之后,诊所的生意每况愈下,王大伟就更不敢动这些钱。以至于打拼了这么多年,在这个房价只有一两千的小镇上,王大伟都没有买下一套房子。李红无数次提出要买一套房子,王大伟都以“将来用钱的地方那么多”为由拒绝了。王小乐也希望王大伟买房子,这样就不用隔三差五地搬家了。

自王小乐记事起,他们已经搬了四次家了。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初的那套房子。那是一个典型的北方乡村院落,黑色的瓦顶,灰色的墙砖,有前庭、正室和后院。院子里有很多树,橡树、椿树、洋槐树。一到春夏,老橡树的皮缝里会溢出黏黏的橡胶来,塞进去一只小虫子,等橡胶干了,就变成了课文里的“琥珀”了,甚是好玩。洋槐树每年开花的时候,人们会把白色的小花朵都采下来,蒸熟了,拌上蒜汁,香甜好吃。王小乐还在院子里开垦了一片小花园,种上了红火热闹的凤仙花。那时候的小女孩都喜欢用凤仙花来染指甲。把红色的花朵捣碎成泥,敷在指甲上,再用草叶和细线包裹好,等第二天睡醒,解开,指甲就被染成了活泼的红橙色。所以人们都叫它“指甲花”。王小乐家后院很大,不仅有一片小树林,还有一片垃圾坑。垃圾坑里堆埋着不知道什么时候谁丢弃的东西。这片垃圾坑对小屁孩王小乐来说是个藏宝洞。她经常从里面翻出一些好玩的东西,比如一个布娃娃,一个罐头瓶。院墙很低,王小乐经常跟着邻里的小男孩们从墙上跳下去,爬上来,再跳下去。也经常翻进别人家的院子里搞探险。那些年,没有摔断腿或者被狗咬过,想想还真是奇迹。

那时候的生活条件是很艰苦的,没有自来水,生活用水都是从别人家的压井里打出来,一担一担挑回家的。洗衣服要去河边洗。那时候家里只有客厅有一盏昏黄的白炽灯,其他房间都还是用煤油灯。那时候供电还很不稳定,经常断电,王小乐经常在摇曳的煤油灯光下写作业。

王小乐很怀念那段时光,怀念那虽然清贫却不知忧虑为何物的童年。那时候电视还没有普及,手机还是个稀罕物,单机手柄游戏已经是最高大上的存在了。那时候的王小乐,写完了作业之后,会安静地看童话故事,画画,或者捏泥人,也会跑出去找小伙伴们跳跳绳、丢沙包、抓石子。到了夏日的晚上,家家户户都会把竹床搬出来,摆在自家门口,就在清凉的夜风中闲聊着,聊着聊着便睡去了。王小乐喜欢躺在竹床上看星星。那时候的星空,没有霓虹灯的照耀,像一个宁静、深邃、神秘的眼眸。她总会问王大伟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王大伟有一搭没一搭地应着,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王小乐从记事起一直到小学都是住在这个院落里。学前班、小学、初中也都是在小镇上的学校念的。幸而小镇很小,所以离学校总是不算太远,王小乐每天早上在家吃饭,然后背着斜跨的小布包跟其他孩子们一起蹦蹦跳跳地去学校。从家到学校有两里地左右,每天都会经过家门口的街道,走进一个岔路,经过弯弯曲曲高低起伏的小路。这条小路上有茂密的树林,砖红或灰黑的瓦房散落在林间,一个个显得很是神秘。还有一片柿子树,不知道谁家种的,每到秋天就有很多小柿子落在地上,但是并不好吃,所以没有人采摘,任由树上的、地上的小柿子干枯腐烂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