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夫人见到赵括竟然拿着将如此重要国家印信的虎符随便逗孩子,不禁十分生气,呵斥道:“虎符乃国之重器,军之魂柱,如何能够如此轻易玩耍。赵括你既然已经成为赵国大将军,现在就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像你父亲那样有个将军的模样,否则如何能够在军中和朝堂之上树立威望?”
“我说今天怎么这么热闹,原来夫君当大将军了,恭喜了。”赵括妻子惊喜的连忙给赵括行了个礼,一边说:“来,希尚、南乐快给你爹爹磕头,我们一起恭喜爹爹。”南乐见没玩上铜像,心中不快,哪里肯磕头,扭头就跑了出去。
赵括妻子道:“夫君,我是专门过来给你说,冯都、赵霖还有你平日里谈兵论剑的好些朋友都过来了,我让都在练武厅候着呢。”赵括心想,必定是知道了自己封将的消息,赶过来祝贺的,就给母亲道了个万福,赶忙就要离去。
“你既然已经高居要位,统兵打仗,切记要在众人面前约束自己的言行。”老夫人不放心的又赶忙叮嘱了一句。“知道了。”望着赵括匆忙离开的背影,赵母忽然自顾担忧起来,口中模糊不清的自言自语道:“如此草率,冒冒失失,如何能够带兵打仗呢?大王是如何想的呢,朝中的大臣就都只看好赵括一个人吗?”
赵括妻子没有听清老夫人的言语,以为老夫人在和自己说话,急忙趋步上前,问道:“母亲是要吩咐何事?”赵母略微停顿了一下,直接说道:“吩咐备车,我去平原君府上拜访平原君夫人,先让赵欢派人去递个帖子。你去看着准备些礼物,算了,就将家里那对玉珏带上,你仔细看着包好,我去收拾一下,马上就出发。你们吃饭也不用等我了。”
赵括到了练功厅,果然冯都、仲子南这些平时里的好友等人都过来了,再加上赵括府里的一些上等门客,厅里聚了四五十人。好些人还都带着礼物,大厅里连人带物的一时间挤得满满的。冯都正在和几个人激烈的辩论着,言语间感觉都和上党战场、秦军、赵国有关。
边上的门客先看到了赵括,立即招呼并行礼,大家看到了都簇拥上来,各种恭维奉承的话立刻扑面而来。赵括有些洋洋自得,突然想到离开前母亲的叮嘱,立刻做出沉稳严肃的神态出来,缓缓的说道:“好,好,既然大家都过来了,先不急,坐下来慢慢说吧。”有些人都和赵括比较熟,平时里嬉闹惯了,都没有看到过赵括这个表情,竟然不知道如何应对了。
仲子南看到局面有些乱,向大家挥挥手说道:“赵将军都说了,大家都先坐下吧,乱糟糟的什么也说不清也听不清。”众人都赶紧各自找位置坐下来了。冯都有些兴奋的说道:“上午散朝之后,听家父说你已经被大王拜为上将军,准备接替廉颇去上党抵御秦军。我等听说了都万般激动,大家都来祝贺一下。”
赵括神情略带严肃,做出一副威严的样子出来,端直身子,拱了拱双手说道:“目前我军和秦军在上党集结了数十万精锐部队,战争的胜负可以影响国运趋势,不可谓不艰难。这次大王能够命我为将,也是形势所迫,唯有全力以赴,击败秦军,才能够有效忠大王,对得起我赵国的父老乡亲。”冯都道:“赵括你有雄才大略,又年轻果敢,大王早就应该让你前去领兵抗秦。”话音未落,管逯早就站了起来:“这次我们前来,就是要助你一臂之力,都愿意随你前去抵御秦军,收复上党。”“对,我们都愿跟随赵将军。”“杀退秦军,取王龁首级。”众人都连声回应。
赵括想了一下,毕竟自己从未单独领过军队,在军中基本没有亲信人脉,关键时候还是要靠自己的这些朋友和门客。于是对大家说道:“打虎当然亲兄弟,一个好汉十个帮。我也愿意带着大家共同建功立业,报效赵国,继而光宗耀祖。这次我初次为上将军,对前线的军情尚不了解。这样吧,我先选取十个人,都放在军中任职或者做我身边参谋。到时根据情况需要了,再召集其他人。”
大家听到之后,都屏气凝神,眼神渴望的看着赵括,每个人都希望赵括能够选中自己。赵括根据情况从中选取了十位,其中有客卿冯推介之子冯都,五大夫仲克伯之子仲子南,上大夫管季白之从弟管逯,大夫冉璞山之子冉展禽,赵括的从弟赵霖,另有五个门客,熟通兵法的臧文喜、鲁叔里,善于管理后勤的孙第,力大无穷、武功过人的黑杵、张同。
选上的几个人想到跟着赵括突然间有了军中职位,并且将要和强大的秦国对阵,不仅又兴奋又紧张,没有选上的人自然免不了流露出失落的情绪。
这时从弟赵霖建议赵括召集邯郸周边的一些游客侠士,加上府里的下等武士门客,组织一支贴身护卫队。大家都觉得言之有理,在大军之中有一支自己的武装还是很有必要的。赵括于是将孝成王赐予的金钱都拿了出来,约有七八百金,估计可买三百匹骏马,即刻派赵霖去北地向胡人买马,黑杵和张同去招募并训练侠士。
下午用饭时,赵括才听妻子说老夫人上平原君府上去了,赵括以为母亲是专门去平原君府上拜谢去的,有些不以为然,认为母亲多此一举,自己被拜为大将乃是孝成王首先裁定的。饭后就赵括命令下人整理盔甲,顺便到后院去看了看自己的战马,做出战前的准备了。正在看马的时候,婢女来报,说老夫人有请。
赵括到了房中,赵老夫人早已经端坐在榻上,一脸的凝重不快之色。赵括心里突然之间有些忐忑不安,也不多话,行过礼之后,就在左边坐下了。赵老夫人看着赵括直接说道:“下午我去了平原君府,悄悄拜访了平原君夫人。听她说现在上党的赵军粮食已经不多了,平原君整日里在为筹粮发急。目前的存量也仅能保证数月而已,前线的军队已经不稳定,甚至随时可能哗变。”
赵括故作轻松的说道:“这个儿子自然清楚,廉颇前面遭了秦军的败仗,丢了丹河以西的防线,现在被打怕了,坚壁不出。长此以往,我军粮草告急,所以大王才急于打破僵局,派我前去。”
赵老夫人焦虑的说道:“秦乃虎狼之国,军队蛮夷未化,赵国这次面对的是一个强敌。目前国中尚有几员大将,资历能力都在你之上,都不敢去,却将你推在前面,居心不良。你也是,别人怀着用心将你吹捧两句你就晕了头脑。”
赵括一听,不仅有些羞愤,激动的站了起来:“母亲,在你眼中,赵括难道就一无是处,不堪为大将吗?我看朝堂中的那些所谓的名将也就只是遇到了好时机罢了。”
赵老夫人摇了摇头,轻叹一口气:“天底下那个母亲不为自己的儿女着想,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有成就。但是,现在的上党局势危急,如其他国家不肯援助,紧靠赵国难以改变局势,我怎么能够眼睁睁看着你跳进虎坑。你还是以自己年轻缺乏经验,能力不足为由,推辞为将。你还年轻,路还远着呢,日后自有你大展前途的地方。”
赵括已经有些心慌意乱了,情绪依然难以平复,说道:“孩儿知道母亲是为我好,但是赵国现在正当危难之际,需要我们去报效国家,要是每个人都是这种想法,那赵国早就危急了。何况我对上党之情十分了解,已经有了破敌之策,母亲,你要相信儿子。”
赵括在赵老夫人面前一直是孝敬、听话的模样,原以为自己回来教导几句就可以让赵括放弃为将,谁料道赵括竟然愈加激烈,不肯听话。赵老夫人于是愤怒的说道:“你长大了,你的父亲也不在了,你现在也当上大将军了,我一个未亡人,一个妇道人家已经管不住你了。既然你不听我的,明天一早我就去面见赵王,请收回成命。”
赵括万万没有想到母亲竟然会因为为将之事动怒,甚至还要因此去见赵王,不由得心中悲痛不已,立即起身跪在母亲面前,恳切的说道:“孩儿不孝,竟使母亲动怒,伤了身体。但是请母亲看在逝去的父亲面上,就给我一个机会向大王展示自己的能力吧。否则儿子将成为朝臣们的笑柄,有何脸面再苟活于世。”
赵老夫人脸色铁青的说道:“这次统帅赵国的数十万军队,你知道一旦战败的责任吗?你能担当得起吗?到时候不仅是你一人之罪,还将祸及赵氏全族。”说完起身而去。
赵括见到无法劝阻赵老夫人,情急之下两行热泪竟然从面颊流下,只是呆呆的看着母亲不再说话。赵老夫人打开门,却发现赵括妻子端着茶盘,愣愣的站在门外,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显然也是听到了刚才的话,又惊又吓楞傻了。
看到赵老夫人依然怒气未消的样子,赵括妻子赶紧说道:“母亲万万不要动怒,当心对身体有害,我来扶你回房歇息吧。”赵老夫人长叹一口气,说道:“且先不急了,你带着我去看看那两个孙儿吧,突然间想他们了。这人啊,想来想去还是小孩子时最听话,最好管。”
夜里,赵括也未回房休息,直接在书房里睡下了。赵括妻子知道赵括心中郁怒,也不敢劝阻安慰,只是叫婢女送来了安神银耳汤,侍候着喝下了。
第二天早上,赵老夫人果然穿戴庄重整齐,命令赵欢备车,引着去拜见孝成王。
孝成王已经起来在偏殿批阅各处的奏章竹简了,忽然听说赵括的母亲来见,有些意外。首先自然的想到应该是因为赵括为上将军之事前来谢恩的,立刻下令有请过来。
赵老夫人还是第一次见到孝成王,施礼之后,孝成王命令侍卫拿来了莆垫,赵母却不落座,对孝成王说道:“我赵家自赵奢先祖开始,就受到历届赵王们的恩赐,我们赵氏全族都感激不尽。”孝成王笑着说:“赵奢和赵括父子二人都是赵国的栋梁,为赵国做出了贡献,这些恩赐不算什么。”
赵母说道:“为臣之道,自然应该效忠王室,保国卫家,赵奢在时就经常屡屡教导赵括。”
孝成王赞叹的说道:“家风厚重,言传身教,良将楷模。”
赵老夫人道:“当年赵奢从一个军中小吏做起,一步一步做到上将军,也付出了许多艰辛,内中滋味也只有我这未亡人能够切身体会到。现在大王委任赵括为上将军,但是我看着赵括长大,最了解他。赵括看起来满腹经纶,实际上没有任何经验和能力,只会夸夸自谈。他父亲在军队中做了二十几年,才有了经验,我以为赵括目前还不适合担当大将军。”
孝成王道:“在天下所有的母亲眼里,儿子无论多大,终归还是孩子。现在赵括已经成长起来了,在朝野上下也素有威望,也是接替廉颇最合适的上将军人选,这个我们要比老夫人你要清楚的多,就不必多虑了。”
赵老夫人道:“原先我侍奉赵括的父亲时,当时他也身为大将军,用自己的奉禄供养的食客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他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大王和王室贵族赐赠的钱财丝绸,他全部都把它们分给军吏、士大夫;从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就不再过问家中私事。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朋友们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大王所赐赠的金钱丝绸和金钱,他回家后立即安排去置办自己喜好的马匹,扩充自己的私有。大王您认为他像他的父亲吗?”
孝成王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事原则和处事方法,赵括虽然和他父亲的做法不一致,但并不影响他统兵打仗的能力。老夫人这是多虑了。何况孤已经在朝会上正式下了王命,这么重要的国事任命,怎么能够随意更改呢?”
赵老夫人见到难以转变孝成王的决心,就说道:“既然大王您最终还是要派赵括为大将军,那么如果有了不称大将军职责的情况发生,请大王不要降罪并连坐赵氏全族。”
孝成王昨天就被蔺相如因为此事劝扰弄得心烦意乱,没想到今天竟然赵老夫人又过来喋喋不休的说了半天,心中早有些不耐烦了。听到赵老夫人如此说,马上随口应诺:“准奏,老夫人此举乃是为国着想,一片忠心可鉴。任命将军,行军打仗这是我们君臣商议的要事,老夫人只管做好自己的家里事情就好了。孤准你之言,任命赵括为大将军,是赵国朝廷的决议,如果将来赵括打了败仗,孤绝对不会降罪到你们赵氏宗族,这也只是赵括一人之事。”
至此,赵括被任命为赵军上将军,接替廉颇去上党与秦军决战已经成为铁定的事实,这也标志着秦赵长平之战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