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有时这民间市井的流言也就是天意呀!现在廉颇只知道固守,闹得是天怒民怨,很多民间百姓早就对廉颇极为不满,甚至充满怨恨,只是大王身居高位,不得而知。也许就是上天在帮助赵国,提示要赵括前去打败秦国,解救我赵国,还望大王能够仔细考量。”
“楼卿所言,孤都知道了。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就是天意而为了。”孝成王原本就喜欢信一些解梦占卜之事,现在被楼缓几句话煽动起来,也觉得是冥冥中的一股天意。楼缓见目的已经达到,借机就要告退,赶紧将装着玉蝴蝶的木匣递到身边的內侍手里,“大王,鄙臣先告退了,祝大王万寿无疆,祝我赵国日益强大。”
楼缓走后,孝成王立刻安排赵侃派宫里的內侍去邯郸城街上打探消息,果然到处都在议论此事,孝成王深以为奇,更加坚信了自己的抉择。
两日后孝成王召开朝会,朝中五百石以上卿大夫全部参加。大臣们都隐隐约约感觉要宣布大事,朝堂之上一片庄严肃穆的景象。
卯时三刻,在内史令赵侃高声呼喝声中,孝成王步入朝堂。落座之后,孝成王看了看众臣,说道:“今日朝会,本王有重要大事宣布。”见大家都凝神不语,孝成王继续说道:“我国和秦国在上党对峙两年多了,现在国疲力乏,战势紧急,而廉颇将军年事以高,身体状况日益低下,不能再堪负重任。孤决定派赵括为将接替廉颇,抗击秦军。”
听闻此言,下面的大臣们都顿感意外。突然间虞卿出列,“启奏大王,两军交战,最忌讳的就是临阵换将,而且廉颇将军身经百战,素有威名。现在虽然不能一时取胜,但是毕竟拒秦兵于国门之外,胜负未分。请大王三思,收回成命。”
楼缓看到虞卿如此之说,也连忙出列,“启奏大王,鄙臣以为廉颇已老,而且赵括适合为将。现在市井之中多处传言秦军不畏廉颇,但畏赵括,足以说明赵括将军年轻勇猛,正是秦军克星。”
“朝堂之上,军国大事,你如何将市井诳语道了出来,成何体统?况且正在这关键时候,倒有了秦军害怕赵括的传言,不觉得有些奇怪吗?”虞卿听闻之后,怒斥楼缓。
楼缓也是上卿大夫,被虞卿在朝堂之上公然怒斥,觉得失了颜面,反唇相讥,“市井传言并非毫无道理,我看这就是天意。现在我国已经对峙了三年之久,是兵疲将乏,百姓叫苦连天,你既然力保廉颇,如何能退却秦军?”
看到两人意见不一,相持不下,其他大臣们都开始议论纷纷,有些人支持赵括,有些人不同意更换廉颇。
见到局面有些混乱,情急之下,孝成王急忙用眼睛暗示平原君。平原君自然知道应当何为,马上出列说道:“启奏大王,鄙臣也同意换赵括为将。廉颇出战之后,接连败退,几无胜战,而今面对强秦拒不出战,而将希望寄托在他国支援之上,全然不顾国内的局面,早应当派一个勇猛担当的将领前去。”
乐毅也随后出列说道:“启奏大王,鄙臣较为熟悉赵括,认为赵括将军将门之后,精通兵法,在军中也素有威名。根据现在的局面,适合统领赵军,和秦兵直接对敌。”
看到平原君赵胜和望诸君乐毅都出来力保赵括,朝堂之上众臣渐渐的都向着赵括。而朝内有些大臣都是些地主大户,因为近期被征收了粮食,心里正不舒服,迁怒于廉颇,更是响应着坚决同意更换廉颇,盼望赶紧结束这场战争。还有其他想法人少势微,并且看到孝成王也坚决同意换将,知道多说无用,都不在说话了。
孝成王看到朝堂上局面已经完全倾向于任命赵括了,就开口叫道:“马服子赵括听命。”
赵括在众人议论时分,虽然没有说话,但也一直揣摩大家的心态。此时突然听到孝成王传叫,立刻大步出列:“鄙臣在。”
“孤任命你为上将军,并且调雁门关五万骑兵与你统领。待骑兵到后,你立刻前往上党接替廉颇。”“鄙臣遵命。”
退朝之后,孝成王任命赵括为将,准备接替廉颇的消息马上就传遍了邯郸城。
却说蔺相如这半年以来,因为身体不适,一直在家中养病。今日散朝之后,中书舍人劳延等几个大臣匆匆忙忙来到府邸,都是平日里和蔺相如、廉颇关系较好的。见面之后,马上给蔺相如说了换将之事。蔺相如大惊失色,简直不敢相信,责问大家为什么不能力阻孝成王。劳延说道:“平原君和望诸君都支持大王的决定,朝堂之上全是呼吁之声,我们几个反对了又有什么作用呢?”
蔺相如说道:“赵王只会被楼缓等人迷惑,那赵括年轻浮躁,总是一副盛气凌人,高人一等的样子,如何能够统领大军对抗秦国呢!如果非要换廉颇,军中乐毅、田单难道就不能担此大任吗?”
劳延道:“我们虽然认为不妥,但毕竟身份低下,人微言轻,现在就寄托于蔺相如大人出面了。”“国之存亡,事关紧急,我马上就去面见大王。”蔺相如赶紧更换朝服,命下人备车去赵王宫殿。
听到蔺相如紧急求见,孝成王立刻就知道是来替廉颇说话的,不想见他,传命下去,说自己身体不适,已经休息了。叫蔺相如好好养病,改天再召他入宫。
不一会儿,內侍又回来了,启奏到:“大王,蔺相如执意要参见大王,说大王不见,他就一直在宫外等候。”
“这个蔺相如,正是固执掘强。”孝成王有些动怒了,转而一想,为什么要躲蔺相如呢?既然如此,不如就召他进来,自己诏令已下,蔺相如又如何能够改变自己的旨意?
蔺相如进来之后,孝成王假意关切的问道:“几个月没见了,不知爱卿的身体可好了一些?”蔺相如道:“谢大王关心,基本上还维持在老样儿,但是病情基本控制住了。”“爱卿不顾身体疾病,着急的见孤有何要事?”“听说大王启用赵括替换廉颇?”“廉颇面对秦军屡战屡败,现在又不顾赵国将要被消耗殆尽,还是一意顽固坚守,不肯出战。孤现在都后悔了,应当早换廉颇。”
蔺相如在来的路上已经逐渐冷静下来,深入思索了这件事。廉颇毕竟现在出战无功,弄得这个赵国都陷于僵局。这次孝成王对更换廉颇必定态度坚决,而且还有众多大臣拥护,已经是难以扭转了,既然这样,这次面见孝成王的重点不在于撤换廉颇,而在于阻止赵括为将。
蔺相如道:“即使大王要更换廉颇,朝中还有数员大将,却又为何任命赵括前去?”孝成王不满的说道:“任命赵括有何不妥?赵括久在军中,并且精通兵法,在赵国内外皆有名声。并且年轻有为,敢打敢拼,孤看完全有能力带领赵军击败秦军。”蔺相如继续劝阻到:“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变。现在和强秦作战,统领的是四五十万的大军,以赵括现有的经验和能力,是不足以胜任的。”
孝成王已经没有心思再和蔺相如继续说下去了,站起来说道:“爱卿就回去好好养病吧,这件事就不必多说了。孤知道你和廉颇的关系较好,不忍看到他受此磨难。待廉颇回来之后,你替孤劝慰劝慰,叫他以国家大局为重,今后国家有需要时还要依靠你们呢。”
蔺相如看到孝成王心意已决,知道再多说无益。于是也站起身来:“大王,臣退下了,不过换将之事还请大王能够三思而行。”
出得宫门之后,蔺相如仰天长叹:“大王一意孤行,偏信赵括,赵军危急,赵国将有大难了。”
却说今日赵括在朝堂上被孝成王正式任命为大将军,领了虎符,即将前去接替廉颇。散朝回家的路上,赵括心里回想着今日朝堂上的情景,虽然还有虞卿等人反对自己,但是绝大多数大臣还是赞同自己的。想着自己在众臣瞩目下,威风禀禀的样子,心里是异常激动,现在他最想做的就是赶紧回家去,将这个好消息告知母亲,也在灵堂之上告知先祖。
一进府邸,下得马来,赵括就拿着虎符三步并作两步,就直奔赵老夫人的房中。赵母正坐在屋内休息,想着安排准备下午饭,却见到赵括风风火火的冲了进来,倒是惊了一跳,责怨的问道:“赵括,有何急事,慌张成这个样子?”赵括也不答话,急忙从怀中拿出虎符,递给老夫人说道:“母亲请看,知道这是什么?”
这虎符专为中国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铜制、虎形、分左右两半,有子母口可以相合。右符留存中央,左符在将领之手。君主若派人前往调动军队,就需带上右符,持符验合,军将才能听命而动。军队不执行执君王金符节者行兵令,除非君王亲临现场调兵。
赵老夫人虽然听说过虎符,却也从未见过,自然不识,仔细端详了两下,说道:“却又从何处弄来这么个把玩之物,还只有半个,有甚么可稀罕的?”赵括神气活现的说道:“母亲,今日朝堂之上,大王当着众臣之面加封我为大将军,约莫半个月后就将前往上党接替廉颇了。这个就是交接任命的虎符,大王亲自授予的。”
“大王任命你为大将军,去解上党之局?”这个情况来得太突然了,老夫人直接站了起来,觉得纯粹不可思议,甚至还有些荒唐,“廉颇是我国老将,威望能力远在你之上,大王怎么可能任命你为大将军替换廉颇呢?可是无聊了,自己却来说取笑了。”
赵括连忙将老夫人按在椅子上,“母亲啊,儿子绝无戏言,大王是千真万确任命我为大将军的。实际上前几日召我回来时已经告令我,让我做准备了。这虎符难道还能有假,这个有假可是要灭族的?”
赵母现在简直是惊喜交加:“你父亲经历了大小二十余仗,一生多次在生死之间徘徊,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年近五十岁才被封为马服君,拜上将军,统领赵国大军。想不到今日里你才二十余岁,竟然就当得了大将军。”
“那是当然,有我父亲多年的教导,加上我自己的天分,老话说虎父无犬子,更何况现在朝堂上又有谁可以比得上我赵括呢?”
这时赵括妻子抱着小儿子希尚,后面跟着大儿子南乐进一同进屋来了。这南乐方才五岁,正式调皮多动之年,一看到赵括手中拿着一个铜像,就觉得好玩,伸手就要。赵括哪里肯给他,南乐仗着奶奶在面前,一个劲嚷嚷着给要,赵括索性将老虎头顶到南岳的脑门上吓唬到:“这个可不能给你玩,别看这个老虎小,发起威可吓人了,几十万人都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