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众好汉猎猪斩虎 互敬重武安马服

这一日,白起依旧早早起来,昨日已经约得周青阳去槐树下继续练习吐纳养气之法。走到树下,周青阳早已经候在那里,正要说话时,忽见玉琪快步飞奔过来:“爷爷,快来看看,昨天夜里野猪竟然下山,将东面地里的草药都吃了。”周青阳一惊:“有这等事,快去看看。”

众人走到东山坡地,但见一片狼藉。周青阳心疼的说道:“这些祸害,眼见过两个月就可以收成了,却被白白糟蹋了。”玉琪说道:“怪了,往年都不见野猪,今年却怎么出现了。”卫欢道:“往年山里空旷,野猪随意在山里撒野,四处可以觅食。现今长平秦赵两军对峙,赵国粮食紧张,又从上党郡迁了许多百姓开始进山垦荒种地,必然要防备作物,驱赶野兽。这些野猪应该就是从那里赶过来的。”

玉琪愤愤的说道:“没吃多少,十有七八都是给毁坏了的,真是一群祸害。”卫欢弯下身子,认真的看了看地里的痕迹,站起来拍拍土,说道:“看起来这些野猪应当在十头左右,昨日胡乱翻地,没吃多少,这两边还有作物,估计今天夜里还会再来。”

赵括一听有些兴奋的说道:“那我们今天夜里就在这里等待设伏,把这些野猪全都杀死,既保护了庄稼,又可以过一把射猎之瘾。”玉琪和冯都、黄郜等人都露出兴奋有趣的神态。周青阳却轻声叹息道:“万物皆有灵性,又要杀生了。”

白起看到赵括看着自己,知道他的本意,连忙说道:“老夫都一把年纪了,就不跟着添乱了,夜里就靠你们晚辈了。”

赵括却深深鞠了一躬,言道:“赵括既然在山中遇到武安先生,我们志趣相同,互为欣赏,如果再能够与先生一同涉猎,将更加荣幸。诗经里说,“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这是先人们就有的风俗习惯,恳请武安先生今夜能够一同狩猎,研习古风。”卫欢可不拘泥这些礼节,直接说道:“武阳先生不必推辞了,你既然在这里,今夜和我们一同狩猎吧。”白起见到不好再推辞,只得说道:“好吧,恭敬不如从命,听赵将军安排就是了。”

周青阳道:“你们先认真研究地形布置,早早准备好器具。我匹夫就不在这里陪你们了。夜里打野猪时可要小心,切莫伤了我其余的庄稼。”说完自顾离去。

大家认真看了看地形,这坡地上面朝东方向是茂密的丛林,坡地北面是一个约莫一丈高的土坎,南面一条道路就通向周青阳的房舍,西面却是两个陡坡夹着一条小溪。赵括首先说道:“野猪定然是从东面丛林而来,受到我们的攻击后必然四处逃窜。我们现在共有九人,应当守住小溪南北两头、南面道路三个通道,再封住野猪回林之路,就可以力争最大程度杀伤野猪。”卫欢道:“野猪生性粗暴,遇袭后定然胡奔乱窜,这坡地宽广,仅靠我九人,一定无法全部守住。不如分别四人守住小溪南北两头通道,另外三人包抄东面的后路,点火敲锣,将野猪赶到小溪口然后杀死。”众人都觉得有道理。

赵括命令三名侍卫去北面,玉琪和白起、卫欢去东面,自己和黄郜、冯都在西面。众人皆无意见,但是玉琪却有意见,嘟着小嘴说道:“大家都知道西面最危险,我的武功高,为什么却又放在东面。”

赵括笑笑说道:“你错了,玉琪姑娘,打野猪可不光要武功高强。那野猪蛮横之极,还力气大才可。”玉琪说道:“你那么蛮横我都没怕过,野猪又能蛮横到什么地方去?”众人皆大笑。

白起看出玉琪不仅是要逞强,还有意和赵括待在一起。这姑娘涉世未深,思想单纯,现在突然遇到赵括这样风度翩翩的贵公子,明显已经情窦初开了。

黄皓一直悬着心,担心白起的安全,心想也好乘机换到白起身边,全力保护白起,赶紧说道:“赵将军,这样吧,我愿意和玉琪姑娘换过来。”赵括顿了顿,本来还想说句话,到嘴边却说道:“也好,大家分头准备,子时在院里集合出发。”

而后赵括安排三名侍从饭后就过来准备火堆,挖设陷阱。

白起想到晚上要有一场恶战,下午抽空找个时间在山坡草地上活动筋骨,忽然见到赵括提着一个大酒葫芦走了过来。赵括说道:“武阳先生可有时间饮我一壶赵酒,感觉一下。”白起笑道:“也好,真有些口乏,刚好美酒就来了。”

二人已经熟识,也不客气,就相对席地而坐。

赵括将酒葫芦递给白起,白起揭开瓶塞,立刻闻到一股酒香扑鼻而来,顿时有了兴趣。于是仰头张嘴,将壶嘴悬在半空里,如瀑布一般直接倒入口中,完毕,递给赵括,赵括也如法炮制,倒了一口。

赵括问道:“先生觉得赵酒如何?”白起道:“秦酒辛辣,赵酒甘甜,各有不同,所以秦国人喜好秦酒,赵国人喜好赵酒。”说完,二人相视一笑。

赵括问道:“现在诸侯各队里,唯有你秦国的武安君白起战功显赫,最为有名。武阳先生在秦军多年,可曾在其帐下效过力,熟识武安君?”

白起知道赵括对关乎军事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之心,早就预料到赵括要问起自己武安君的事情,心里已有准备,说道:“我参加秦军,从普通的小卒做起,积累军功,爵位乃至不更,先后在华阳君芈戎、中更胡阳帐下做普通的军中司马,唯有遗憾未能直接效力白起。阙与之战,胡阳战败死后,我也到了年纪,回秦国之后就退伍了。”

“先生虽未直接听命白起,但也必定知晓一二,你在军中时当如何看待白起?”

白起心里暗想,自己谈论自己,还当真是第一遭,心里暗笑一下对赵括说道:“那白起将军爱戴士卒,像我一样也都是从小卒做起,在行伍之间学习长进,实战应对能力非常强,善于把控全局,根据战场情形随时变化,这是很多战将所不能及的。”

赵括摇摇头,笑道:“先生所说的过于笼统,不够精细。不知是先生不愿多言,还是所知有限。”白起听到赵括这么说自己,倒有些奇怪了:“如果将军认为我所说不够确切,那将军必定有所心得,可否说与武阳知晓一二。”

“好。”这赵括好像就在寻找这样一个时机,和志同道合的人分享自己的认同见解,当下就毫不客气的放开说了起来:“当今战将我唯独服白起,认为只有武安君才值得我作为对手。我曾经研究过白起的多个战役,总结了白起的四个兵法特点。”“奥!”白起听了之后不禁有些惊愕,心中暗想,自己都没有透彻分析过自己的兵法特点,这赵括又如何总结出来的?

只见赵括猛饮了一口酒,一边将酒葫芦递与白起,一边滔滔不绝的说道:“武安君白起四大作战特点:第一,不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而是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的歼灭战思想,而且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这是白起最为突出的特点。他在战争中运用围歼战术作战,无与伦比,是很善于打歼灭战的军事将领。第二,为达歼灭战目的强调追击战,对敌人穷追猛打,较孙武的“穷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显然前进一步。第三,重视野战筑垒工事,先诱敌军脱离设垒阵地,再在预期歼敌地区筑垒阻敌,并防其突围。此种以筑垒工事作为进攻辅助手段的作战指导思想,在当时前所未有。第四,精确进行战前料算,不论敌我双方军事、政治、国家态势甚至第三方可能采取的应对手段等等皆有精确料算,无一不中,能未战即可知胜败。总结出来就是十二个字,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

听闻赵括侃侃而谈,这边白起早已暗自出了一身冷汗,惊叹不以,不想赵括竟然能够将自己的作战特点研究的如此透彻,句句有理,字字攻心。但其不露声色,故意说道:“我秦国虽然有白起,但是赵国也有老将廉颇,一样威震各国。”

赵括摇摇头,露出不屑的神情:“廉颇和白起就纯粹没有任何可比性,廉颇就是一个武夫,只懂得硬碰硬,靠勇气作战,哪里又有战术而言?”

白起看到赵括如此评价廉颇,也对赵括的想法有了好奇之心,故意把话往深里说去:“现在廉颇带领赵军将秦国的军队拒在长平,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使得秦军不能前进一步,我看也是一个睿智的将领。”

赵括看到武阳先生如此看重廉颇,并且提到上党战事,更加不服气了,“赵军却秦军于上党,从兵法上而言,固然不错,但是实际运行却脱离了秦赵两国的时机。如果仔细分析,百般漏洞。其一,赵国国力远远不济,跟秦国打持久战肯定不是明智的选择。虽然秦军消耗巨大,但我们自己的数十万大军也是不小的负担。其二、既然想好了正面据险不出,为何不派出小股的精装骑兵不断骚扰其后勤补给线,不求战果只求拖垮敌人。兵法说,正兵以对,奇兵制胜。廉颇光打消耗战,战术未免过于单一。其三、战和不定,外交失败,按照理由说,此次赵军对秦军的长平之战,乃是其他六国的前哨战,应该积极在外交上加以斡旋,争取其他诸国的支持,让他们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在物资上支援长平前线的赵军,然后可派一支联军有生力量只取咸阳,让秦军自顾不暇,长平之战不战而胜。而我王竟然在开展前期,派出使者谈和,使得其他诸国误以为赵国不想做他们的挡箭牌,于是个个自保,导致赵国一己之力,孤立作战。其四、低估了秦军的后勤保证力量和秦国的综合国力,本来廉颇以为会很快到来的补给困难,军队哗变等事情一直没有发生,廉颇现在等待这个机会已经等了快三年了,依旧什么变化都没有。”

听到这里白起连连点头,说道:“将军所言句句在要害之处,实际上不仅是廉颇不知应变。秦国的王龁也是一根筋,不知道及时巧变,这样下去秦赵两国国力都将耗尽,反倒是让其他各国得了便宜。”

“一场攻坚战被他们弄成了消耗战,天地绝配啊。”说完赵括不由得呵呵大笑起来。

白起却没有赵括的狂躁之气,他默默的直视着赵括,细想这赵括在理论研究上还有有自己深刻的见解的,幸好赵王没有采纳赵括的计策,否则将是王龁的大患。

赵括看到武阳先生不断认可了自己的想法,更是把自己的所想都说了出来:“先生知道的,秦军最擅长的是什么呢?是步兵和防守,虽然秦国有地理地形的优势,但是数百年来东方六国攻入秦国本土的次数,有几次呢?这就充分说明了问题。可以说赵军一开始就犯下了最大的战略性错误。尤其,在对垒中后期,秦军逐渐找到了对付赵军的骑兵的方法后,即步步为营,以壕沟、弩兵封锁的战术,赵军已经说彻底的丧失了战场中唯一的一点优势。现在长平的战势实际上已经对赵军极为不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