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国秘密筹备战争计划的同时,赵国的老将廉颇已经基本完成了上党的军事规划部署。
廉颇毕竟是一员有智慧的老将,他早就将上党的地形分析研究透彻了。秦国本次无论暂先进攻上党郡,更或最终直指邯郸,只有两条山间战略路线可选择。或者走乌岭、乏马岭一线的西路,或者取羊肠坂、天井关一线的南路,无论确定哪一条,长平都是战略捷径,是别无选择的必经之路。
长平是上党郡乃至赵都邯郸的西、南两方交通襟喉,亦战略屏障。因为秦强赵弱,所以廉颇认为不易分兵,防止被秦军各个击破,于是才决定放弃端氏城,集中兵力防守长平,并以泓氏城为指挥中心。这样可以完全凭借山地之险,在西、北方面有高平关、长平关、故关等群塞固守,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丹河河谷平川还宜于大部队调度和辎重运筹转输,解决大军的吃饭饮水问题,这些都有利于赵军而不利于远道而来的秦军。
只要赵军集中兵力固守长平不失,秦军即使占领了端氏城,在战略地势上也处于劣势,赵军随时可以趁秦军疲乏之时发动进攻,秦军不可能长期在上党守下去,更不得接近邯郸了。
廉颇制定好方案后迅速带领赵军完成长平的部署,设立了两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由裨将赵茄镇守,统军三万人。以光狼城为中心,高平关为前哨,背靠丹水的乏马岭防线。防线南部是新修筑的长城壁垒,抵御从太行径方向前来的秦军。
乏马岭北至发鸠山,南至高平、沁水、晋城交界的武神山一带,南北长约八十余里,以跋涉维艰故名,山体石质,岭高陡绝,俨然是天然军事屏障。
岭中央为的巨大陉口,就是有名的高平关了,其左边峭壁,右边陡涧,唯中间条通道,贯通东西。高平关由原来的上党郡军队依峡谷而建成,高五丈,宽约一里,险峻异常,易守难攻,是进入长平地区的咽喉要地。
由于高平关狭小,仅可驻军五千余名,为保证将来的大规模战争,也为防止秦军翻越山岭从东面突袭高平关,廉颇在高平关的东面构筑了两座鄣城。西彰城距高平关约十里地,东彰城距高平关约二十里地,背山面河,可分别驻重兵万余人,与高平关形成犄角之势,随时驰援高平关。
东西二鄣城顺马村河和原村河东下,至二河交汇处有康营村,这个村子可谓四山环卫而三水汇流,形成一个封闭式地理环境。同时三条河谷又屈曲外通,构成一处典型的可进可退、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冲,在这里加强修复了原来的光狼城,作为丹河以西防线的指挥中心。
第二道,丹河防线。
丹河发源于高平、长子界山中的丹朱岭,逶迤东南流向,由高平中央纵贯全境,迤南经晋城,注入黄河,谷深而流量大,沿岸地形开阔,便于大部队运动。廉颇利用这道天然屏障,于丹河东岸沿山一线构筑了第二道防线,是为赵军的纵深主体防线,亦即主阵地。
在丹河东岸有座大山,称为南山,山脊相对平缓,可走马屯营,更有定林泉可饮用。此山在高平中部群山中为最高,向东北可以看到故关,向西南可以看到乏马岭,与其北二十余里的北山,一南一北,居高临下,构成赵军几十里防线上的两只眼睛,可使整个战场敌我态势如指诸掌,可自如调度河东之我,嘹望河西之敌。
南山下左有小东仓河河谷,右有东仓河河谷,平行向东北延伸,直指邯郸方向,可保持与后方密切联系,可保障辎重粮刍补给。
大山北面的巨山,距泓氏城以北十五里地,独立摩云,登临四眺,但见数十里丹河两岸川原、村落、景物,可谓历历在目。此山西面有余脉将军岭,高耸几可与主山比肩,登高远眺,数十里丹河一线,亦可一望无遗。
在位于长平北面与长子交界处,丹河尽头就是长平关,也是丹河防线的北部终端,可以防御秦军东下或北上。
廉颇在两座山上分别建立了瞭望台,将丹河防线的指挥中心放在南面大山上,自己亲自坐镇。这两座山岭高陡峭,将来如果秦军逼近丹河,在这两座山上各放数万人把守,就是十倍的兵力也休想攻克。
除却这两道防线之外,廉颇心中还计划构建第三道防线。大体亦呈西北一东南走向,西起丹朱岭上的长平关,逶迤向东经南公山至羊头山,再经金泉山至陵川与壶关交界的马鞍壑,计划沿着山亘岭构筑有简易的长达百里的石长城。
如果说第一道乏马岭西垒防线是赵军的防御前哨,第二道丹河防线是赵军的主阵地,那将来这第三道百里石长城防线就是赵军的后路了,关系到上党郡乃至邯郸安危。
百里石长城防线,沿山皆是北坡坡度小,地势高而平缓,南坡坡度大,地势陡峻,地形由北向南倾斜。将来秦军即使攻克了丹河防线,又将面对百里石防线,到时赵军依据地形优势,居高临下,阻击秦军。
但是这防线长达一百六十余里地,时间紧急,工程量浩大,廉颇先命令赵军构建第一二道防线,至于第三道防线,到后期根据需要再定。当下赵军忙碌两个多月,在入冬以前大体完成了头两道防线的建设部署。
初冬季节,端氏城就很快迎来了第一场降雪。伴随着西北风,漫天白雪纷纷扬扬的落了下来,一夜之间就给山野和城郭罩上了一层白色的衣衫。
大雪封山的季节,一般敌人是不可能来进攻的。天色已渐亮,城楼上的士兵们放松了戒备,大部分都躲到垛口里躲避风雪,仅留下几个观察哨蜷缩在城墙角落,一切都显得那么安静。
万籁俱静之时,忽然传来了沙沙的脚步声,远远望去,一名穿着蓑衣,带着斗笠的青衫男子正陪着打伞的一名红衣女子,悠闲的漫步在城墙上,白皑皑的雪地上留下了两行整齐的脚印。
却听男子轻声道:“是不是有些冷了,我说叫你出来多穿些衣服,我把蓑衣给你吧,披在身上也可御寒的。”说着,将要将蓑衣脱下来。那女子赶紧拦住,娇声埋怨道:“你这是干什么,伤势还没好尽,我原本不该叫你出来陪我看雪的,怎么还能叫你再受冻,影响身体恢复么?我还可以,就是手有些冷,走走就好了。”
男子伸手过去,捂住了女子撑伞的手,说道:“这样可好了,不冷了吧。”女子脸儿一红,抽出了手,喃喃的说道:“讨厌,你怎么又来这羞耻的举动了,可不许欺负我。”男子笑道:“好了,我给你撑着伞,你自己把手放到怀里捂着吧。”
须臾,女子停留在城垛边,看着远处,群山都被白雪覆盖着,山间一丛丛红色的腊梅花盛开着,在白雪之间格外耀眼。女子看着雪景,一脸陶醉的说道:“想不到这山里的雪景这么美妙,看来你没有哄骗我,今日里我的心情也放好了。回去了我亲自下厨给你做些爱吃的,算是犒劳你,陪我出来散心。”
男子轻轻的搂着女子的肩膀说道:“碧昔,有你这么陪着我,就是三天不吃饭我也愿意。这一刻对我来说如同在梦里一般,魂牵梦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