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咸阳城秦王暴怒,左庶长王龁拜将

想到这里,白起心中激动澎湃起来,似乎他就是为战争而生,没有战争白起的生命就缺少了动力,失去了活力。

第二天,白起卯时就早早起来,赶往章台。到了宫里,却发现他是来的最晚的,范雎、王籍、费哲正左右陪着昭襄王看地图。这个宽阔的木板地图是昭襄王特地命令王籍制作的,用秦岭山中宽阔的老木料,做成了长宽各一丈的木板,将诸侯各国的地图全都刻在上面。没有事时昭襄王就喜欢独自看看地图,找准目标后,秦军的将士们就出发了,开始东征西讨,为秦国拓展疆域。

“禀大王,武安君到了。”

“好,来来,都过来坐下说吧。”昭襄王说着,自己首先揉着有些发困的膝盖坐下来,看来他们已经站了好一会了。

“武安君,韩国新任的上党郡守违抗韩王的指令,暗自做主带领上党郡依附了赵国。赵国已经派平原君赵胜去接收了,廉颇也率领八万军队进驻上党。”范雎也懒得绕弯了,马上简要的给白起说明了当前的形势。

“上党地理位置比较特殊而且格外重要,秦国占领上党就可以威胁赵国的晋阳、邯郸,赵国占领了上党就可以威胁秦国的河西地区。就算上党郡不主动归附赵国,即便归从了秦国,赵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安全也不会轻易让秦国得手,现在接受并且出兵上党倒也并不奇怪。”白起也早有准备,说明上党形势。

“孤夜里好好想了想,孤看就是韩王那个竖子在暗中指使上党归附赵国的,还故意到秦国面前装无辜装可怜。孤看这些不讲信誉的君主根本不值得同情,我们先把韩国灭了,把这口恶气出了,回来再集中精力拿下上党郡。”到手的肥肉就这么白白丢失了,昭襄王依旧耿耿于怀,心怀不满的对几位大臣们说道。

“大王,万不可行,如果秦国进攻新郑,韩国有灭国危险,必将拼死抵抗,即使攻下韩国,我军也会损伤过大。且韩国灭亡之后,其余诸侯国都会大为紧张,必会协助赵国联合抗秦。目前秦国还不具备统一的实力,到时候不要说夺回上党郡,秦国自身都麻烦了。”范雎知道昭襄王在火头上,是随口说的气话,但是还是再一次出来劝阻。

“对,韩国朝不保夕,随时可灭,已经不足为患。现在东方六事实力最强的就是赵国,我们就是要趁赵国也在上党郡不稳之际迅速出兵上党,与赵军主力决战,消灭赵军主力。之后六国再无可以和秦国单独对抗的国家了,具备条件一统六国了。”白起说。

白起说话直接提到了统一六国,这是历代秦王一直追求的梦想,也是昭襄王的统一梦。昭襄王听到后不住的点头,说道:“六国已经被我们打怕了,再没有了带头逞强的国家,他们就是一盘散沙。”

白起接着说道:”赵国自胡服骑射之后,军队以骑兵为主,如果放在平原上作战,我军稍显吃亏。但是上党郡位于太行山里,多为丘陵山地,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骑兵的优势,有利于发挥我们秦军攻城陷阵的特长。”

“嗯,我们准备集结多少军队?”昭襄王问道。

白起说道:“目前上党守军约五六万人,赵国援军说在八万左右。但是上党郡距邯郸不过七八日行程,骑兵不到三日即可抵达。如果我军进攻上党,赵国也会迅速增兵。赵国有精锐四五十万,我军又是远道作战,所以与赵国作战,必须谨慎,我认为从蓝田大营至少集结三十万主力大军较为稳妥一些。”

三十万的大军的数字叫众人听了都有些吃惊,王籍首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武安君,自秦惠王以来,我军每次出战兵马最多时不过二十万,蓝田大营内还少还要保留十余万军队拱卫咸阳,并防范其他外敌入侵。现今一下子将蓝田大营的主力秦军全部调走,如果和赵国相持在上党郡,魏、楚、韩三国乘虚而入,进攻河内郡,威胁咸阳怎么办?蓝田大营里必须至少留下十万军队。”

“韩国新败,能够苟延残喘已经不易,三年内难以组织起有规模的军队,发动进攻了,何况韩国也没胆量和秦国公然为敌。魏楚两国前几年被秦国斩首数十万,夺地数百里,举国惊慌。现在魏楚两国都争先和我秦国媾和,君臣都不思进取,我们再派使者去给他们国内的重臣们送去珠宝,美女,更使得他们安于享乐。”尽管对白起提议的军队数量也持有疑虑,但是昭襄王对局面控制还是有信心的。

“大王说得对,我们现在河内郡驻军八万,也可以起到威慑魏楚的作用了。如果魏楚联合大军进攻,虽然不一定抵挡得住,但是拖延上一二个月还是可以的,那时候再根据情况调兵迎战,应该足以应对。”白起继续补充着自己的意见。

“对,如果再加上武安君白起亲自坐镇河内郡,魏楚两国就更不敢轻举妄动了。”范雎突然提出让武安君白起驻守河内郡的说法,叫昭襄王、白起等人都猝不及防,谁也不知道范雎出来卖的什么药?

“应侯何意?让武安君驻守河内?”昭襄王不解的问道。如此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面对的又是一等一的强国,所有的人都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次统领大军的必定是秦国的第一勇将白起,但是范雎竟然让白起坐镇河内郡。

范雎缓缓的解释说道:“大王,以我多年对东方各国的经验来看,秦国单独对一两个国家绝对有胜算,但是各国一联合,三个以上,秦国就难以应付,要是六国一合纵,就更加没有胜算。这次和赵国作战,事关自身的安危,必定会引起诸侯各国的关注和重视,秦国不但要防止魏楚等国包抄后路,更要防止各国联合起来。解决好这个问题,秦国就可以放手去和赵国决战了,战势也就成功一大半了。所以进攻赵国最首要的不是和赵国决战,而是震慑六国,防止合纵。”

“嗯,应侯有理,继续说下去。”昭襄王不住地点头。

“燕国一向和赵国有间隙,齐国被破国之后极度怨恨燕赵。楚国虽然和秦国有深怨,但是考烈王今年新即位,其令尹春申君黄歇奉行其“亲秦附秦”路线,刚刚割让州陵给秦国,应该不会对秦国有威胁,而魏国也是三晋分家出来的国家。当下最重要的是牢牢看住魏楚两国,当然弱小的韩国也不能忽视不管。一方面我们通过外交手段策反各国君臣,防止联合,另一方面,赵国决战秦军主力尽出,各国难免有侥幸心理。武安君白起威慑诸侯,统领河内八万军队,对外号称十五万,外交军事两重压力,我们的后方就绝对稳定了。并且我们还可以重金贿赂林胡可汗,在秦赵上党会战的时候,让林胡在赵国北方大军压境,迫使赵国北方的大军不敢南下援助上党。至于本次统领大军的事情这次可以交给王龁去做,王龁这些年跟着武安君也是身经百战,完全有能力打好这一仗。”范雎一气呵成,将自己的战略想法完全展露了出来。

昭襄王头脑中也形成了一个清晰的指挥框架出来了:“既然这样,就按应侯说的我们立即准备。只有后方稳定了,前方才能够打好仗。刚好武安君近期身体也不好,在河内郡还可以继续养养病,回回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