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众大臣忠伪难辨,孝成王贪图上党

蔺相如是惠文王时留下的老臣,受了提携赏识的恩惠,所以每每说话时最爱提及先王如何如何,今日也是如此,孝成王为此十分厌恶。但此时孝成王听到蔺相如之言附和自己的想法,赶紧点头道:“嗯,蔺卿说的有理,孤也听先王提过。”回头见到平原君竟然不说一句话,就问道:“相国之意呢?”

赵胜虽然没有说话,但是一直仔细听着,心理早就把个上党之形思索了个里外透彻,见到孝成王问自己,缓缓地说道:“臣也认为应当立即接纳上党,理由有三。其一,从地理形势上增强邯郸西部的防务,上党如果入秦,邯郸的门户洞开,此所谓唇亡齿寒,所以赵国不可不保。其二,秦兵东进,意在吞并各国,东方各国都清楚,与其坐等秦国各个击破,不如联合一拼。东方各国又想联合,又不敢联合,因为谁先联合,秦又会先攻谁,于是各国处于两难选择。如今秦兵到了家门口,上党郡又愿意归附,归附则赵国国力增强,也有利于形势,所以赵国不惜一战也要接受上党。其三,惠文王二十九年,秦军二十万大军攻韩国,赵国援救,秦赵阏於之战,赵胜秦败。我赵国为三晋之首,有与秦国抗争的能力。”

“对,现在诸侯各国也只有我赵国有能力敢和秦国分庭抗拒。现在事不宜迟,快事快办,我马上召见冯亭的使者前来,告知他赵国立刻派军接收上党。”孝成王看到大家的意见基本一致,表现的有些急切起来。

赵胜没有理会孝成王的举动,继续说道:“大王,接收上党郡之后,当务之急不在军事,而是在于安定民心。首先给予上党郡守等官员加官进爵,以示奖励,也让他们能够死心塌地的为我赵国效力。”孝成王道:“相国所言不错,不但要加官进爵,还要赏金,让天下之士都看到赵国也厚待义士,都能够来投奔我赵国。”。

“大王,既然赵国接受了上党郡,就是等于和秦国暗地里已经撕破了脸面,以昭襄王和应侯的性格特点,一定不会善罢甘休,我国必须做好与秦国作战的准备了,不可大意。”虞卿在一旁谨慎的提醒道。

“对,接受上党时,应当派一员虎将前去,要能够镇守住!”

“臣推荐马服子赵括,赵括熟通兵法,正是年富力强,充满干劲之时。”平原君平日里和赵括交好,一直想有机会就提拔推荐赵括,现在机会来了,自然不会放过,马上就在众人面前推出了赵括。

“上党局面不同寻常,派马服子不妥当。”蔺相如说道:“马服子赵括虽然满腹经纶,名冠三军,但是从未单独统领大军打过仗,还需要一定的战争磨炼。况且这次对阵的是强大的秦国,必须派军中有经验有威名的将军前去。”

“大王,鄙臣也赞同蔺相如大人说的,必须派一员猛将,赵将军有些年轻了,对阵精锐的秦军怕难以应付,可能还会影响赵军的士气。”虞卿也对世家子弟出身的赵括有偏见。

赵括是孝成王一手提拔起来的,又是赵国宗室,孝成王原意本来也想派赵括前去,但是经蔺相如和虞卿一说,只好暂且放下这个想法。目前赵国的名将赵奢、庞媛已经故去。当下还有齐国的田单、燕国的乐毅客居赵国,但是开拔上党对阵秦军是大事,孝成王不想启用别国的将军。大家议了议,最合适的人员就是赵国的老将廉颇了。

廉颇虽然勇冠三军,多年来为赵国南征北战,立下无数战功,但是他脾气暴躁,经常不服从国君指挥,孝成王并不太喜欢他,但是现在看来也没有选择的余地了。众人都看着孝成王,孝成王说道:“那就命廉颇为将,带领八万军队进入上党郡,一面防止韩国人反复无常,一面威慑秦国。”

赵禹道:“大王,八万军队是不是有些少了?万一秦军真的来攻上党郡,恐怕难以抵挡?”赵胜不满的说道:“你不管军队钱粮,如何知道后勤供应的难处?上党本来就是个贫瘠之地,军队用度全靠外部供给,大军在外时间过久,必将拖累国力。先派八万军队足够了,即便秦军来攻,我国离上党郡远远近于秦国,到时候再调集军队支援也来得及。”

其实孝成王现在也是左右为难,既贪图上党,又害怕秦国,内心里是不想和秦国发生战争的。但是目前事已至此,上党郡这块绝大的利益完全诱惑了孝成王,既然贪图利益,只能硬着头皮先往前走,到时候再看形势而动吧。

在这次闻名、重要的朝议上,孝成王最终做出决议,派相国平原君赵胜到上党受降。封冯亭为华阳君,给予民户三万,封其十七个县令为侯,各给予民户一千,官吏都加爵三级,人民每人赐金六镒。

第二日,为了表示隆重,也为了显示出赵国的诚意,孝成王在朝会上召见了贾卯,宣布赵国答应冯亭的请求,让他先回去复命,三日内赵国就将派平原君前去接纳上党,并重赏贾卯金一百镒。贾卯见顺利完成了使命,还得了封赏,兴冲冲的立即回上党告知冯亭去了。

很快,上党郡投靠赵国的消息就传遍了邯郸的大街小巷,军民们觉得赵国德高威重,现在又得了上党这么一个大郡,愈加强大起来,个个都兴奋激动。一时间邯郸歌舞升平,四处洋溢着欢乐愉悦的景象。

平原君安排相府属官到国库中领取了给各级官吏的赏金及锦帛,民众的过于繁琐,就通过减免赋税达到赏赐目的。三日后带着一百多人的使团队伍从邯郸浩浩荡荡出发前往上党郡。

故关的韩军守将墨夺早已从贾卯那里知道上党附赵,平原君将出使上党的事情了。现在看到浩浩荡荡的使团队伍,连忙出关迎接,并派兵士负责引路,带着平原君一行向端氏城去了。

五日后平原君到了端氏城,冯亭带领上党郡的一干众官吏出城跪拜迎接,平原君连忙下车亲自扶起冯亭,将冯亭带到车上,并肩坐车入城。端氏城的百姓们看到赵国的使臣前来接受上党,并礼待上党郡守,无不感到宽心安慰,纷纷在街上踊跃欢呼,迎接赵王使团。

进到郡守府里之后,平原君对众人宣布了孝成王的诏令。属官们自然都欣然接受封赏,唯有冯亭内心里确是另外一番汹涌澎湃。冯亭想到已经不负王命,终于完成了上党归赵的使命,不禁泪如泉涌,当面拒绝接受孝成王对自己的封赏。

平原君不解的问道:“郡守大人难道还有什么疑虑吗?”冯亭掩面流泪说道:“冯亭多谢赵王能够接纳上党郡,救上党人民于暴秦统治的水火之中。但是冯亭做为一方郡守,上违背了韩王的命令,下不能保境安民,已经是万分羞愧了,现在更不能用国家的领土来换取自己的加官进爵。”

平原君抚着冯亭肩膀,笑着安慰道:“赵魏韩本来就是三晋一家,现在强秦犯境,上党郡被完全隔绝,归附赵国不但是形势所迫,也是上党人民的愿望。冯大人能够果断抉择,带领上党郡入赵,就是为上党人民做了极大地好事,怎么能够过于自责呢?我想韩王知道了也不会怪罪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