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平原君面谏赵王,马服子府中谈兵

第三章平原君面谏赵王,马服子府中谈兵

位于中国北方的赵国幅员辽阔,其东部居于华北大平原,土地肥沃,农业先进,粮丰民足。西部上党郡在太行山中,系丘陵山地,多矿产,为发展铜铁治炼业提供了厚裕的资源,吸引“天下冶铁业相聚于赵”。这时期的邯郸同西平、南阳一起成为战国的冶铁铸铜中心,聚集着很多因冶铁而致富的商贾大户。

自赵国的先祖赵敬侯徙都邯郸,至今已经一百五十八年了。邯郸依靠四通八达的地理优势,处于战国八大都会之首,其北通燕涿,南达郑卫,物畅其流,雄厚的经济实力使赵之国运昌盛,也为赵国的振兴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清明时节多雨,前一天夜里,邯郸刚刚经历了一场濛濛细雨的洗涤,第二天这个城市的空气仿佛都清新了很多。城里的主街上到处是来自各地的商人和随从,贩夫走卒,街头艺人,熙熙攘攘,来来往往,一派热闹兴旺的景象。

邯郸城的正北方,坐落着雄伟的赵王宫殿。在偏殿中,一位二十余岁,面庞清秀的年轻男子正在认真的看竹简,这就是赵惠文王之子赵丹,赵国的第十任国君赵孝成王。

赵丹于公元前二六六年年少即位,初由母亲赵威后掌权,第一年就联合齐国打败秦国的侵略。二年前赵威后故去,孝成王开始亲政,独掌大权,正是年少得志,意气风发之时。

孝成王现在看的是老子的《道德经》,赵惠文王在诸子百家之中推崇道家,在赵丹还是太子的时候,惠文王就找来道家的先生教授其学问及治国思想,成年后的孝成王理念里自然受道家思想影响最深。

道家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孝成王仔细看着《道德经》,试图吸取其中的精华,明晓治国之策。

正在深入思索之时,內侍来报,平原君觐见。

平原君赵胜已经五十余岁了,乃是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的弟弟,也是孝成王的亲叔叔。平原君因贤能而闻名于诸侯,是战国著名的名士和政治家,战国四大公子之首,此时也是赵国的相国。

平原君进殿之后,按照礼数参拜了孝成王。落座之后,平原君立刻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大王可知秦国已经在侵占的韩国野王之地设立了河内郡?”孝成王道:“前些时日,听虞卿说起过。”

“秦军目前已经截断了上党到新郑的所有道路交通,韩国的上党郡成为一块孤地,随时可能被秦国夺取兼并。”平原君的语气中带着焦急。

孝成王摇了摇头,有些不屑嘲弄的说道:“就是道路不被截断,韩国也一样守不住上党郡。这几年在秦国面前,韩国何时赢过?一次比一次惨痛罢了。”

平原君感慨的说道:“秦国现在是虎狼之国,愈加猖狂,秦王全力进行东扩,首先面对的就是魏、赵、韩三国。韩国距秦国最近,所以和秦国的战争也最多。如果韩国再失上党,国力更加弱小,迟早要走向灭亡。到时候赵国的大部分国土都暴露在秦国眼下,将直接面对秦国的侵略了。“

孝成王道:“这些叔父以前都说过,孤也知道的。但赵国也有勇将廉颇、乐毅,田单、赵括、李牧,带甲精兵数十万,雁北骑兵更是扬名塞外。如果秦军贸然进入我赵国腹地,都在我军擅长的平原处作战,秦军未必能够取得优势。”

平原君见到依然没有引起孝成王的警惕和重视,言语中更加急促起来,“大王想过没有,与其我们单独抵御秦军,不若大家联合抗秦,胜算更大。何况主动出兵,将战火引在别国,也可以减少赵国的损失。现在韩国的使臣成瑞已经来邯郸快半年了,一直在等待大王的答复。目前野王已失,上党郡再落入秦国,形势也对赵国不利,赵、魏、韩应该要重新联合起来,共同抵御秦国,请大王尽早决策。”

孝成王自然知道其中的厉害关系,但是他有自己的顾虑,“三晋分开已久,并且互有攻伐,已经不可能像先前那样紧密联合了。况且韩国夹在赵、魏之间,一阵子联合赵国伐魏国,一阵子又联合魏国打赵国,摇摆不定,谁能知道今后又会做出何等出格之事。现在韩国不是也给魏国派了使臣,魏王不是也没有答应吗?”

平原君道:“形势危急,现在就需要赵国抛弃前怨,首先做出表率,同意联合抗秦,魏国自然也会考虑到自身的安全,加入进来。“

“如果赵国表率了,但是魏国依旧不愿联合抗秦,那我们就已经得罪了秦国,自己没有退路了。到时候仅靠赵国和韩国的力量,太单薄有限了。“孝成王有些担忧的说道。

平原君依旧苦苦的劝说道:“韩国灭亡,赵魏两国都有影响,但上党落入秦国,邯郸将无险可守。现在对赵国来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即使魏国不加入,赵国也应当联韩抗秦。”

孝成王听到之后开始犹豫起来,目光飘忽不定,最后落在了几案之上的书简上,还是没有下定决心,“现在韩国国力较弱,韩赵组成联军,实际上韩军自保都困难,基本上都是以赵军为主。我国前些年刚刚经过沙丘之乱,还没有完全休整恢复,目前整体国力,还不具备和秦国作战的能力。尤其现在北方的匈奴、东胡日益崛起,不断骚扰边境,还需要积蓄力量加强巩固边境。不如再等几年,北方边境巩固了,国力也基本上恢复了,在考虑和秦国对抗。“

孝成王又道:“韩国还是有一定战争实力的,即使失去了上党郡,秦国估计也在数年内消灭不了韩国。更谈不上大举进攻赵国了,赵国刚好利用这几年时间抓紧时间恢复国力。”

平原君还想继续劝说,孝成王却已经不再想继续听了,他说道:“好了,就先这样,如果后期形势有变,孤当再制定国策,目前我们就静静的观看局势进展吧。”说到这里,孝成王略微思索一下,吩咐平原君道:“对了,这个韩国的使者再继续久留邯郸,让秦王知道了还以为我们一直和韩国紧密勾联,对赵国不利。明天相国派人好好慰劳一下,给他备一桌酒席,就说是孤赏赐的,再送他一些回去的盘缠,他自然会明白的!“

平原君见孝成王心意已决,知道再说亦是无用,满腹遗憾的起身告退了。

出得宫来,平原君心中惆怅不满,此次闻听上党交困,危及邯郸,平原君本欲借此良机劝说孝成王出兵助韩,没想到孝成王不仅没有答应,反而适得其反,让他劝离韩国的使臣。带着怏怏不乐的心情,起驾回府,路上又想到秦国不断强大起来会威胁邯郸,严重了甚至可能像魏国和楚国那样被迫迁都,更加忧心忡忡。

马车缓缓驶在回府的路上,过了主街,转过两个路口,路过沙家十字,这里是邯郸城交易器具、说唱杂耍的地方。大街上四处散落着各地的艺人,有的在表演剑法,有的在练习套环,有些人在耍猴逗鸟,参观游玩的人们络绎不绝,不时地发出阵阵叫好声。

前面路边一个艺人正在表演耍猴,不想一只猴子却突然受了惊吓,在人群中乱窜,人们向四处忽的散开,一个摊贩避让不及,担子被撞飞,在道路中间撒了一地货物。

看到道路受阻,前面开道的侍卫大声呵斥摊贩,准备骑马直接踏将过去。平原君素以仁爱为名,立刻责令侍卫不得惊扰摊贩,等待收拾完毕之后再过去,旁边看热闹的人也纷纷过来帮忙捡拾货物。

等待间,平原君不经意的看了旁边的一条街巷一眼,突然之间有了想法,随即命令车驾左转进入街巷,向深处驶去。原来马服子府就在街巷的尽头,这里原本是赵国大臣亓建的府邸,沙丘之乱后亓建获罪抄家,家产全部没入宫中。

公元前二六九年,秦昭襄王派中更胡阳进攻赵地阙与,赵国名将赵奢率军奔袭驰援,打败秦军,使威行诸侯的秦国遭受了近年来最大的一次军事挫折,多年之后仍然不敢对赵国轻举妄动,赵奢也因此闻名诸侯。

赵惠文王大胜秦国,心中狂喜不止,乃升赵奢为赵国上将军,统领全队,加封为马服君,并将亓建这个府邸赏赐赵奢。赵奢故去之后,其子赵括袭封了爵位,深受孝成王厚爱,被朝内众臣称为马服子。

快到马服子府邸,远远望去,就见到八个身材魁梧,威武雄壮的侍卫,明盔亮甲、全身披挂的站在大门两边,模样威猛慑人。平原君想到当年赵奢在时,处事低调,府邸门口通常只有几名便装仆人。这赵括毕竟还是年轻,处事张扬,喜欢这些虚有的排场。

侍卫上前去通报,闻听相国平原君赵胜驾到,府里的管家赵欢慌忙前来拜见,并急令仆从前去通报赵括。平原君问道:“马服子在府里做什么?”赵欢道:“禀报相国,主上这个时刻应该还在后院里和宾客们谈论兵法韬略!”

“那就不必专门通报了,你带路,我正好去看看,这个赵括平日是如何在家里排兵布阵的!”说完平原君只带领了二名随身侍卫,径直步入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