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东征西讨,战功显赫,攻城工具也比较先进。百人队最前面由盾牌兵举起大盾牌掩护,云梯兵推着云梯车紧随其后。云梯车底部装有车轮,可以移动;梯身可上下仰俯,靠人力扛抬,倚架于城墙壁上;梯顶端装有钩具,用以钩援城缘,并可保护梯首免遭守军的推拒和破坏。其他兵种按队形散落在周围,有规则有秩序的缓缓前进。城头上的韩军也从箭垛里开始向攻城部队射箭还击。
到了城下,盾牌兵整齐着排着矩阵,抵挡着城楼上的滚石和乱箭,短弓兵从盾牌缝隙中向城头射箭掩护,云梯兵迅速架设好云梯,短剑兵和长戟兵呐喊着开始强登野王城墙。城头韩军冒着密集的箭雨进行顽强抵抗,不仅用弓箭还击,同时用长竿推倒秦军的云梯,在城头用滚木礌石打击登城秦军。
此时,秦军的架冲车也冲到了城门下,开始冲撞城门。城上韩军用大锅将油烧开后泼向架冲车的秦军,又将火把扔了下去,城门下的秦军士兵全部成了火人,到处都是惨烈的嘶喊声。
秦军士兵长在大西北,有少数民族彪悍的民风,攻城时各个如狼似虎,五人一队,交替掩护。部分秦军短剑兵已经攻上了城头,一名韩军校尉见后,立刻带领一群韩军士兵冲了过去,和城头秦兵展开肉搏战,竟然又将秦兵们狠狠的都杀了回去。
看到城上战况无比惨烈,相持不下,王龁心急如火,亲自率领数百名骑兵,往返奔驰在城下,督促秦军加快攻城。毕竟秦军人多势众,一队又一队簇拥着交替进行进攻。大约一个多时辰后,韩军逐渐抵挡不住,逐步后退,架冲车也将北门冲破了,秦军中军部队迅速攻了进去。
白起望着成土飞扬的野王城,城头呐喊嘶鸣声进入耳廓,空气中的血腥味被寒风卷起,不断袭入白起的鼻腔之内,白起太喜欢这种熟悉的感觉了。
白起的祖先乃秦穆公时的名将白乙丙,赢姓,是秦国公族。白氏久居关中郿县,乃是秦国著名的军事家族,历代为秦国久居战场,立下赫赫战功。白起自十六岁就被召入军队,成为一名最普通的小卒。
秦国自从商鞅改革后,实行了严格的军功奖励进爵制度,任何百姓,只要能够英勇上阵杀敌,就可以累计军功,就可以赏赐土地、奴仆,加官进爵。
一开始,白起是在为自己的理想去战斗,那时的理想很简单,上阵杀敌,赏赐土地,娶妻生子,光宗耀祖。带着这个理想他从韩国杀到魏国,打完楚国又开始讨伐巴蜀。事实证明人坚定的有理想有目标真的很重要,由于白起不但坚毅果敢,而且还善于冷静分析敌我形势,选择策略,很快在军中崭露头角,更是得到了当时权倾朝野的相国穰侯魏冉的重用和提携。在征战的过程中白起的身份地位也不断变化着,从公士、上造、不更、官大夫、左庶长,最后成为威震诸侯的武安君。
飞黄腾达之后,家中的亲人们早已经过上了锦衣玉食的富贵生活,而不知从何时开始,白起的人生理想早已经发生了转变。
他喜欢上阵杀敌,喜欢看着秦军大获全胜,敌人在自己面前死去的样子。每次战后白起都要杀死所有的战俘,不是白起冷血,一方面白起看不起战俘,他认为士兵就应当不惧生死,要英勇战斗到最后一刻。另一方面,他明白如果释放这些战俘,他们回去不久之后又是敌国的战士,会在战争中继续要去秦国士兵的生命。当年一同参军的同村兄弟们只剩下白起还活着,其他的都死去了,对敌人宽容,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所以白起每次都要力争彻底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
白起知道六国的将领和士兵对他都又恨又怕,叫他“人屠”,他不但不介意,而且很高兴,认为能叫敌军内心真正恐惧的将领才是合格的将领,才能够有资格领军打仗,才能够对得起君王和百姓们的重托。
苏盖看到攻上城头的秦兵逐步增加,北门已经被攻破,知道大势已去,匆忙之间下城召集起一千余名骑兵,突然打开西门,冲了出去。
西门是由桓龁防守的,大约一万五千人,大部分都是轻步兵和弓弩手。最前面的步兵被韩军骑兵马队突然冲击,措手不及,后面的弓弩手队形也乱了,防守阵地被打乱了一个缺口,步兵、弓弩兵、骑兵混乱的交杂在一起。
桓龁看到之后,亲自指挥带领三路千人队秦军骑兵迅速迎了上去,一阵激战之后,苏盖和韩军骑兵全部倒在了疆场之上,唯有战马在继续嘶鸣着。
野王城被攻克了,主楼上竖起了黑色的秦军大旗。
白起下令,王龁、桓龁、王陵、司马梗等将带领秦军随自己进城,首先占领府衙、兵械库、粮仓等地,扫清韩军残敌,其余秦军部队由蒙骜统领暂且在城外就地驻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