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一想。”小燕一边说,一边想。
“他住什么地方呢?”小燕停下,用左手捏两眉之间的上鼻梁,提醒自己的记忆。
“哦,想起来了,就前面。他是没什么级别的小吏,但是具体办事儿的,就住前面胡同,待会儿我指给你看。他喜欢昆仑玉,你到玉市去找,千万莫要买到歪货,那样事情就要搞砸。”
从那主管的小吏院门过的时候,小燕给了姜尚一个示意。
当姜尚把小燕送到家门的时候,人家小燕又还非得送姜尚一大串柿饼,姜尚不受还不行,人家的理由是:每天剩的多得吃不完,不吃可惜了。
姜尚只好帮着吃,哪怕他昨天才吃了一串柿饼。
但柿饼真好吃,百吃不厌。
沫都有三个玉市,昆仑玉更集中于西市,最近还有不少好货。
姜尚打听后才知道,这两三年,随子肿帝子到周的落寞的帝子帝孙们,几乎都在周和商之间做昆仑玉的生意,个别亡命的甚至于还直接到了昆仑山,据说凶多吉少。
因此,沫都的昆仑玉就多得有些滥市,但上品的玉还是极贵的。
姜尚也忍痛买了。
晚上,小吏的院落,因为姜尚的到来,灯火也有些小亮。
小吏长相平平常常,声音也平平常常,年龄比姜尚大得多,因此才以一个吏的身份,还掌有一些小小的实权。
小吏受了姜尚贵重的东西,当然也就得说实话了。
“是小燕告诉你的?她是真正的聪明人,也是个好心人,没让你折腾。”
“右路军秋服这样的大事,论理应该我的上级的上级管,但你的事儿实际上就只能沦落到我管。”
姜尚正在心里庆幸终于找准老门路,但“沦落”二字就变调得是他心里“咯噔”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