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艰难抉择

浮生荡神记 智烁 1585 字 2024-04-23

民谚有云:“冷惊蛰,暖春分。”当天边偶有几声沉闷的春雷敲响门扉的时候,冬天仍旧撒泼打滚地赖在原地,迟迟不肯离开。整个三清山依然还是那么寒冷,不过尽管雪装未褪,却也悄然有了些新的变化。

艳胜红霞的梅花已经谢了芳华,光秃秃的树枝上隐隐有点点翠绿,含羞带怯地打量着这个世界。倒是那沉寂了一冬的桃树,此时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早早地摇落了枝头的白雪,露出淡红的花苞,婉如已施就铅华,正待登台的名旦,就等场边胡琴一响便要光芒四射。

小溪里的冰已经融化了好些,许多地方冰层几近透明,可以看见久违了的溪水潺潺地流动。溪水里间或可以瞧见一、两尾鱼儿的身影,一闪即逝窥不见全貌。偶尔遇上一尾顽皮的小鱼,用它肉肉的嘴巴顶一顶冰层,似乎想撞出些缝隙,嗅一嗅春的气息。

大地上草芽冒出了尖尖的额头,亲热地和这个陌生的世界打着招呼,于是皑皑白雪中便显出了星星点点的绿色,昭示着万物复苏的生机,更像春天行走于人间的脚印。

整个冬天,安静得几近单调的树林里也渐渐热闹起来,布谷鸟欢快地扇动着翅膀,“快快布谷”的歌声四处回荡。吵得沉睡了一冬的蛇虫鼠蚁们纷纷伸着懒腰,爬出洞穴,睁着犹自睡意朦胧的双眼四下寻找着春的影子。

农田中,积雪早已被清理一空,无数九霄族的农夫们正如勤劳的工蚁一般忙忙碌碌。田梗上堆着一件件满是补丁的衣服,而它们的主人们正精赤着上身,打着赤脚,一边扶着沉重的犁头,一边大声地招呼着瘦弱的老牛不停向前。老牛走上三两步便要停下来喘息几下,缓慢地拉动着被磨得雪亮的犁头撬开冻得坚硬的表皮,露出黑油油的泥土。见了这熟悉的伙伴,闻着新土气味的农夫们的脸上多少露出些笑容,这黝黑的颜色正是年尾丰收的保证。

而重玄教的弟子们也没闲着,今日正值一年一度,全教弟子都要参加的“三清祭”,所以在凌霄殿前的广场上早早地就站满了人。

其实不止今日,为了这“三清祭”,准备工作早已展开。早在一个月前,已经有负责准备祭礼的弟子远赴灵鹫山,砍取那里特有的灵楠木。“三清祭”的要求比较严格,必须是生长在山的阳面,一百年以上的灵楠木才能为祭祀所用。树砍回来之后,只取树芯,裁成长六尺,围径两寸的木棍,细细打磨光滑后在上面刻上整部《三清至德经》,再用玄色帛围裹制成请神杆。然后在杆上悬挂抄有《三清大衍经》要义的黄色长条的迎神旗,两者合成敬神幡。在祭礼上,这敬神幡可是最重要的用品之一。

其余的用品如用上有由天君们亲自手抄《三清至德经》经文的黄纱为灯罩的敬神灯,采自四处精美的各式供品,开炉新铸的全套法器,全教弟子穿戴的新衣新冠……各式各样的东西在掌礼弟子的监督下有条不紊地提前准备着。

离祭礼十五日前,在凌霄殿对面的悬崖上按惯例悬挂出三清的巨幅画像供弟子们参拜。那画像长逾四十丈,宽约二十余丈,足足遮了小半个山头。画像绘制在上好加厚的细花暗纹白缎上,所用的颜料全部采用五彩神石磨制的粉末加上金、银、玛瑙、珊瑚等贵重物品。整幅画像色泽鲜艳、璀璨夺目,更显得画像中的三清飘然出尘,宝相庄严。使人望之便生顶礼膜拜之心。

离祭礼十日前,凌霄殿被装点一新。殿前的广场上铺的白玉石板被弟子们用山中清泉反复刷洗,直至光可鉴人。然后在广场上及所有通道的两侧,每隔二十步便竖一杆敬神幡,每隔五十步置一座敬神灯……

离祭礼五日前,筹备工作更是紧锣密鼓,全教弟子包括掌教,每日都要淋浴,而且开始致斋。三餐中不仅没有荤腥,连葱蒜等异味较大的调料也绝了踪迹。三日前,全教上下,每日都要洗头,不得饮酒,不得外出,不得炼丹,不得奏乐……

昨日,全教弟子便齐集广场,进行演练。在掌礼弟子的带领下,各项仪程一一进行,众弟子依序进退拜起,不得有丝毫差池。

今日一大早,弟子们更是必须早起,淋浴后熏香,统一着早已配发的崭新青色对襟八卦祥云纹法衣及青色五岳履,高阶弟子头戴青色堰月冠,低阶弟子头戴青色浩然巾,于卯时一刻齐集凌霄殿前。于是就连一向邋遢嗜睡又好酒的大阳天君也不例外,洗涮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老老实实地站在人群前列。只是他神情很是萎靡,想是连续几日没喝酒,今日又起了个大早的缘故吧。

在祭祀现场,各位有司职的弟子更是提前到场。在凌霄殿外围,各柱前由各峰真人充任的司旗均已到位,他们双手高擎敬神幡,面朝外肃立不动。而在殿上,由天君充任的司香、司祝也已各自就位,拱手肃立着。

殿内祭祀的供品全都齐备。在三清神像前,各供有香碟五个,清冽山泉五盏,时果九碟,各式供糕九碟,另有各式牺牲九样。此外,香烛等物也按常例准备得妥妥当当。只待今日的主祭广成天尊就位便可开始仪式。

卯时二刻,广成天尊准时率其他三位天尊出现在凌霄殿前。今日的广成天尊又是另一番打扮。只见他头上戴着青色莲花高冠,身披九色直领对襟法袍,脚踩青色木底登云履。仔细看去,今日的广成天尊华贵中更显庄严,富丽中又显恭敬。

见广成天尊到来,各赞礼高声齐呼“祭祀开始”。于是重玄教常祭中,耗时最久,环节最多,规模最大的“三清祭”便正式拉开了帷幕。

相对于凌霄殿前的热热闹闹,人声鼎沸,藏宝洞中却是冷冷清清,人踪全无。独独只有一间石室例外,这便是供奉《太上灵宝经》的石室。

方出尘独自静静地站在《太上灵宝经》前,怔怔地打量着面前这本充满传奇色彩的万法之母。自那日初次见过之后,《太上灵宝经》就在方出尘的脑海里扎下了根,无论怎么驱赶也不肯有片刻稍离。此后日日见面,《太上灵宝经》更是仿佛生出了双手,紧紧地攥住了方出尘的魂魄,让他日不能食,夜不能寐。

今日正值“三清祭”,云笈阁里人去楼空,只留下方出尘一个人。他更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又一次站到了《太上灵宝经》的面前。自获得气感以来,方出尘便无比盼望能得到一本用于悟道的仙书。奈何琳琅台自季成偷书案以来,戒备愈发严密,让人无从下手。正当方出尘大挠其头的时候,命运之神轻动手指,却把这本珍贵异常的《太上灵宝经》送到了他的面前。

如果换作其他人,有这般造化,恐怕早已是全心全意,欣然认命。可到底用不用这重玄重宝来悟道,却让方出尘很是纠结。

如果用,不成功则罢,如果成功,很难长时间瞒住人。一旦被人发觉,便是把方出尘推到了整个重玄教的对立面。想想偷炼神功的后果,连备受器重的亲传弟子都如此忌惮,遑论方出尘这个受人歧视的九霄族人。重玄教那些数量众多的真人、天君,乃至天尊,可不是摆设,搞不好就是灭族之祸。

可如果不用,天知道要等到几时才能获得悟道仙书。在这赤文大陆上,修行功法绝大部分都被如重玄教一般的大派所控制。普通人要想得到一本,那比登天也容易不了多少。如今机会就摆在眼前,九霄族的修行之梦做了几千年,如今好不容易有了曙光,让方出尘就此放弃又绝不甘心。

剩下其他可行的方案就是打琳琅台的主意,可偷盗仙书的罪名也是不小。还不如省些工夫,就用眼前这本。

于是事情又转回到了起点。到底用不用,两个声音在方出尘的脑子里争论不休,相持不下。

“天授弗用,反受其咎。天授弗取,反受其害。”方出尘嘴里一遍又一遍地念着。这两句话在抉择坚难的关头推了他一把,帮助他做出了决定。方出尘咬咬牙,终于下定决心,伸手拿起了心心念念数日的《太上灵宝经》。

书入手中,方出尘心里即有做出决定后的轻松,也有亲近重宝的激动,还有心忧成败的不安。种种情绪交织下,这书倒显得轻飘飘的,不如想象中沉重。

按下即激动又忐忑的心绪,方出尘盘腿坐下,缓缓翻开了封面。此时的他自是不知道,随着封面打开的那一瞬间,九霄族的命运也迎来了最为重要的转折点。在方出尘的手腕轻翻之下,九霄族免除奴役、争取独立的漫长抗争历史也翻开了极其波澜壮阔的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