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神医华佗

顾见继而沉吟道:“微臣听闻此人医道超凡入圣,头痛身热之疾,余屡试之,果屡见效。”

在旁跪着的一太医也忙附和道:“此人行医各地,声誉颇著,臣等也有耳闻”

“我也听过此人神医之名,可传言此人行迹不定,现下魏王深疾,该如何去寻得此人呐?”曹植抚掌,噫吁道。

“臣不久前听闻华佗到了龟郡,距此不到二百余里。”另一位太医回禀道。

曹植闻之大喜,促道:“快,派人飞骑前往龟郡,把华佗请来。”

不过半日,飞骑将军便引着一鹤发童颜之人捍着金箍铃入殿,顾见观之,此人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以为仙人,不禁咋舌,视之忘情。

一番望、闻、问、切四诊法之下,华佗捋须闭目,长叹道:“魏王头疾,皆因风寒遏抑所致,其病根在脑中,起码,患病有二十五年了。”

“先生果乃神医啊!”曹植躬身礼道。

华佗徐徐起身,“公子,可否借一步说话?”

曹植引着华佗至堂外,“先生可是有什么不便之言?”

“魏王这病在短期之内很难治好,即便是长期治疗也只能延长寿命。”华佗眉目紧锁,捋须长叹:“恐难以根除。”

“劳请先生为魏王去疾避痛才是。”顾见上前行礼道。

华佗闻言张目,上下打量顾见一番,捋须笑道:“先生形有异彩,实非凡俗,”

顾见被华佗的一席话慑住,恭敬道:“不知先生所指为何?”

“哈哈哈。”华佗摇头不语,取出匣中笔墨纸砚,低头拟方,半晌,将所拟药方呈于曹植,嘱道:“公子照方抓药,分别于丑时一刻,寅时一刻,午时一刻,戌时一刻,三碗水煎成一碗,在火温尚存之时让魏王服下,老朽会在此处照拂魏王,分时段更法换药,尽力医治。”

曹植闻言俯首泣泪,行礼作揖道:“多谢先生。”

华佗此后便一直留在洛阳曹氏府邸之中,亲自督药查汤,曹操的头风虽未大愈,却也日渐好转,一日胜似一日,不足一月,便能下床,衣食自履,庭前挥剑,众人无不叹服华佗医术,实乃妙手回春能人,城中官宦士族,布衣贫乞,有重疾久患之人,皆来寻方问药,华佗舍重金而屑权贵,游走市井村巷之鄙,鲜进豪户阆苑之所,传禽兽姿态五禽之戏,用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使人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欲食。

一时之间,城中豪奢贵胄,贫户褴乞,皆作此戏,模仿虎扑前肢、鹿转头颈、熊伏倒起、猿脚纵跳、鸟展翅翔,久而久之,轻身而体健,皆称奇不已。

转眼之间,两月已过,华佗因为离家太久,思念子妻,于是上疏向曹操请奏道:“收到一封家书,暂时回去一趟。”

华佗到家之后,继续上疏言称妻子重病,多次请求延长假期而不返。之后曹操三番五次写信,遣人亲自送达,让华佗回来,又下诏令郡县征发遣送。

府中多有门客搬弄:“华佗自持才能,厌恶为人役使以求食,方不愿不上路。”

传言一起,曹操很是生气,便派人去查看,并下令:如果华佗妻子真的病了,便赐小豆四千升,延长回京期限;如果欺言,就逮捕押送。

据回京官员上禀,称华佗撒谎,执行此案的官员名为张彪,以“汉律有二,一为欺君之罪;二为不从征之罪。”为由,于是用传车把华佗递解交付洛阳监狱,经审讯验实,逼迫华佗供认服罪。

这日,曹操自觉身康体健,以为大愈,方众请宾客,不吝鱼肉,摆酒设宴,觥筹交错,至夜蔶烛糁盆,红映霄汉,爆竹鼓吹之声,喧阗彻夜,次日清晨,曹操便觉身重体乏,猛然起身,便吐血昏迷,百呼不应,不至午时,面若抖霜,仅有悬气。

曹植等人亲自入狱,准备将华佗迎出,而遭受鞭挞铁烙之刑的华佗早已不成人形,肤多浓疮,皮多血痕,一口幽幽之气且上且下,众人视之,无不忧愤。

曹植亦不忍,只得将其以担架抬至曹操内室,只行望闻之法,口述药方,旁人代笔以录,煎药灌下,燃香未半,曹操魂气兼返,众以为神。

每日异方,同于丑时一刻,寅时一刻,午时一刻,戌时一刻,三碗水煎成一碗,在火温尚存之时让曹操服下,不过五日,已愈大半。

曹植捧了百金跪叩华佗,泪眼婆娑道:“先生于家父有重生之恩,以此薄礼,聊表心意,还望先生笑纳。”

华佗卧于布架,拒之不受,另有嘱:“魏王虽稍有好转,燃病根未除,恐有再犯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