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位牛逼人物的真正相似之处,是“匠人治国”,或者说的现代化一点,是“工程师治国”。
如果在公元前二十七世纪有炸药奖的话,黄帝一人就能得几十个,看看有多少行当、器物的起源都来自他就知道,就算其中有一部分是“属下做的归功于领导”,那这领导如此重视技术发展也是一个鲜明的特色。
如果是黄帝还是通过武力手段击败蚩尤、炎帝等部落首领才真正上位的话,那么大禹的上位是标准的“工程师从政发家史”,治水可不是一句“堵不如疏”就能解决的事情,挖掘河道,引导洪水都是非常的“实学”,这也是为何大禹当年会那么忙,以至于“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
至于诸葛亮……他能让人口不足魏国五分之一的蜀国一度处于攻势,靠的可不是什么“法术神通”,而是纯粹的、如假包换的技术。譬如说连弩这种对力量要求极低,射速却非常快,对无甲、轻甲单位伤害相当高的武器,让大批蜀国的老弱妇孺也能伤害到魏兵,变相提高了动员效率,而山地独轮车大大降低了蜀道的运输成本,至于征讨孟获归来,用面粉做的馒头代替真正的“蛮头”来“文明化”南蛮血祭的事情……乍一看是“仁慈”,但细细想来,种麦子、磨面粉、做馒头需要的技术,可比直接杀人砍头血祭高的太多了。
因此这一题本质上对“仁义”的探讨——什么是真正的“仁义”如果说通过礼法、道德、秩序来稳定社会是一种巨大的“仁义”的话,那么通过新研发的技术来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同时为国家开辟新的财源,算不算“同样巨大的仁义”?而在那些“沾到边儿”的答卷里,牵扯到“仁义的判定”的同样不能算少。
“寇进……他不仅表述出了‘匠人治国’的概念,还延伸到了比较晚近的徐光启、王徵、孙元化等人身上,甚至还借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话说,有匠心的才是‘君子之儒’,只知道空对空奢谈心性的是‘小人之儒’……”
“邹二狗……也表达出了类似的概念,不过他的思路有所不同,观点也更为极端,譬如说他认为一切不产生实物利益的部门都是尸位素餐,建议全部取消,一个朝廷只要‘匠人’和‘军人’就可以运行,文人都是白吃白喝的废物!”
“好吧,我很想知道某些身为文人的批卷教师,想不想活撕了邹二狗,”这是毛雄辉对此的评论,如果到此为止的话,那么洛英确实会点头成是,但他偏偏画蛇添足地加上了一句——“他要是生的早,说不定是‘焚书坑儒’的干将……”
“焚书坑儒烧杀的是坑了秦始皇钱的方士、巫师好不好?”洛英很较真地纠正了毛雄辉的历史误区,然后又说什么“邹二狗的说法看起来‘解恨’,其实包含着大量的隐患,一个社会如果是单纯的技术强大和军事强大,但文化缺乏优势的话,很容易被文化优势者反向渗透,譬如说极盛时期的蒙古帝国虽然攻灭了阿拉伯帝国,但西征的军队却被中东的宗教所同化……”
“好啦好啦,就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区别,光能打不行,还要会忽悠……”毛雄辉迅速把洛英的“复杂问题”重新简单化,然后问道,“除了这两个紧紧咬住,不分上下的考生,还有没有其他的人提出相对来说有新意的思想?”
“嗯哪,让我想想……寇进和邹二狗确实代表了两种主要看法,至于第三种……”洛英翻阅了一下考卷,“有倒是有的。”
毛雄辉看着洛英递给他的考卷,扫了一眼答题后乐了:“我原以为那些写出玄幻风格的答案已经够离谱了,没想到这个……还真是出乎意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