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战斗力四人组”中最为莽撞的刘泽清主动请缨,说要派出一支军队从后侧攻击逆贼,阿济格对此的态度是“行,可以,去吧”,而刘泽清在此后的一个时辰内得知了这种态度的真实含义。
“逆贼狡诈凶蛮,走到一处扎营就拼命地修筑壕沟、矮墙,垒土为台,让炮打的更远,更不要说有水域阻隔,即使不计代价地泅渡夺船,也十有是被戳死喂鱼的命……”这就是刘泽清的实际感受,而这感受的代价是至少四千条人命。
所以刘泽清服了,他彻底服了!如果说从城内以大量人命为代价步步推进是“困难”的话,那么想攻击水边的逆贼营寨和逆贼在河面的战船根本就是“不可能赢”,因此大清英王当前的做法虽然看起来“粗笨”了些,却也是唯一可行的办法。这毛贼实在不是一般的顽固难缠,又有妖女蛊惑人心让逆贼喽啰一并发狂,这怎么打?除了硬着头皮往里硬冲还能有别的什么办法?!
此时的阿济格却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当前的局势对他来说并无压力,毕竟在英明神武的大清英王眼中,只有自己亲率的真满洲兵算是“比较宝贵,不能大量牺牲”的,其余的,哪怕是“爱将”田雄手下的假满洲兵,那死掉几万也不心疼,更不要说蒋云台、刘泽清、刘良佐、左梦庚手下的绿营兵以及抓来的壮丁,如此不值钱的炮灰,就算死上几十万又如何?
“启禀主子,毛贼的喽啰支撑不住,再次向后退缩!”
听到了田雄的汇报,阿济格的心情渐渐高涨起来:“很好,继续投入兵力,用尸山血海淹没这伙逆贼!”
“喳!”
伴随第二道防线的陷落,常熟县城已经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区域沦陷于敌手。这本是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消息,但毛雄辉并不担心,因为乙邦才汇报了一个有趣的事实,他自己也通过千里观山镜佐证了这一点。
虽然看起来都是硝烟笼罩下黑压压的一大片,但仔细观察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纯粹的“炮灰”在减少,而穿着盔甲,挥舞着刀片子逼迫炮灰去冲的“精锐”在增多。这显然是一个好兆头,因为这足以说明敌军的士气在下降,对炮灰进行驱遣的难度在增高,而当消耗再多的炮灰都无法继续推进,阿济格被迫让“精锐”上的时候,毛雄辉让清军大放血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而这一切能否成功的关键,都维系于第三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