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铎的死亡是一个巨大的胜利,但这种胜利并不意味着扬州危机的解除。
原因很简单,因为比多铎战力更强、人数也更多的阿济格大军,已经攻破应天府,直逼扬州府。
早在收服左梦庚之后,阿济格麾下的兵力总数就超过了二十七万,田雄、马逢知背叛黄得功之后,阿济格的总兵力更是超过了三十一万,再加上蒋云台等人的投靠,到现在为止阿济格的兵力就算不到四十万也不会差的太多,更何况这里面还没有包括大几率被收编的李成栋部队以及多铎的残兵……
就算这将近五十万的庞大数字挤掉无甲炮灰和后勤民夫的水分,真正的可战之兵也超过十万,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严重破坏后扬州城的承受能力。
更让人不安的是阿济格的庞大军队并非攻势的全部,刘良佐、刘泽清已经从前些日子的巨大损失中恢复过来,在南直隶的北半部蠢蠢欲动,甚至连山东那边也传来了豪格即将大举进攻的消息,考虑到十七世纪的消息延迟程度,怕是北直隶、山东那边已经开打了。
因此大家不得不面临一个非常郁闷的问题——虽然目前算是打赢了,但继续留在扬州城凶多吉少。这个事实是如此的明显,以至于在六月二十五的军事会议上迅速达成了一致,连史可法都只能在说出一大堆冠冕堂皇的废话,为应天府的陷落老泪纵横后“迫而从之”。
分南北两路撤离扬州,其过程基本上是当初救援扬州的反演。然而细节上的许多不同是客观存在的,例如赵应元在一系列事件之后,目前已经更偏向于毛雄辉势力了。但庄子固默许了这一情况的发生,因为他有更大的收获——史可法。
不管这位史大人有多么的眼高手低、志大才疏、能力有限,只要他朝廷重臣的身份不变,就是一面很好的旗帜。这面旗帜在应天府陷落,内阁首辅马士英北阿济格斩杀的情况下特别的重要,而且相对于身边带着皇帝,被各路清军重点追杀的黄得功而言,庄子固身边带着史可法就“明智”的多。
彻底被架空,完全沦为橡皮图章的史可法再一次行使了他所剩无几的“权力”——加官进爵!庄子固现在已经是新的左都督了,并且史可法许诺启奏朝廷要加封他为伯爵,已经选好的封号居然是让毛雄辉笑岔气的“克虏伯”!
虽然和后世那个喜闻乐见的德火公司的译名一字不差,但放到十七世纪应该就是“克制敌虏的伯爵”的意思。毛雄辉真正感到讽刺的其实是史可法办事的效率在马士英死、朱由崧逃的情况下反倒大幅度提高——反正地位比他高的人现在都管不到他了,就凭他一人定夺,效率能不高么至于史可法的奏折什么时候能到弘光那里,弘光是否会同意这个封爵,毛雄辉并不关心,因为他真心不认为朱由崧能活到那个时候……
至于毛雄辉、陈德二人,虽然还没说加封爵位,但也晋升到了总兵。这种坐火箭一般的晋升只说明了一点——底裤都快输掉的南明弘光朝除了虚名外已经没有别的可以赏赐了……当然陈德、毛雄辉在扬州之战中得到的实利还是不少的——毕竟多铎搜刮的那些财富,有很大一部分都成了战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