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向上瞥了公司最后一眼,心里默默地念了声告别。一阵海风吹过,几篇叶子从头盔前掠过,徐亦达想起幼时在家中欣赏过书法家张叔叔的一副草书来,那幅对联上,张叔叔的笔迹龙凤凤舞,却正是切合当下徐亦达的心境斗转星移,静观天地沧桑;风起叶落,默赏世态炎凉。
徐亦达启动了发动机,戴上头盔疾驰而出,飞快地消失在了车水马龙的街边。
从天中期货离职后,徐亦达失业在家,蒋欢自然是心中不快,徐亦达只能一面安慰着,一面开始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这天,徐亦达看到报纸上有篇北海市某药厂的招聘启事,他看了一下,倒还合适。他又想了一下,决定把这个消息也告诉海华公司的何光荣,毕竟海华公司那边也快不行了。两人分别准备了自己的简历,约着一起来到了药厂来面试。
这间药厂其实不是初创企业,因为他们之前在做新药开发已经有差不多小十年功夫了,从项目立项,到基础研究,再做药理分析、毒理分析,然后是动物实验,再进入到临床实验,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三期,目前公司的三期临床实验刚刚搞定,新药已经在注册审批申请了,下一步很快就是到了投产面试阶段,所以正急需人才。同时,目前厂里仿制药的生产是常规项目,也需要很多专业技术人才。
让徐亦达没想到的是,自己是化学专业,但是后来一直在期货行业工作,反倒最终未能入选;而何光荣毕业后一直在厂里工作,这些丰富的一线实操经验却被招聘人员相中,他成功地被聘用了。何光荣很是开心,自己终于可以从那个衰败的海华公司跳了出来,薪酬也提升了不少,只是见到徐亦达没被同时录用,他也只能简单安慰一下。
徐亦达倒也没有气馁,他又去了万科公司去应聘。公司的客户肖哥买了万科在北海火车站的楼盘,经常会带一些《万科周刊》来到大户室分给大家看,里面的内容其实并非都是房地产内容,里面却有很多人文情怀和理性观察的文章,倒是充满了文化气息。在文化沙漠的沿海城市中,能读到《万科周刊》这样的内容,还是让徐亦达欣喜不已,颇为珍惜。而之前因为阿东的关系,徐亦达也常去火车站的万科小区去打网球,他对那边的小区建设、物业管理也很是欣赏。
万科北海公司的总部却是在北海市老城区这边的滨海路上,这里有一栋独立的小楼被万科整体买了下来。面试官郑总是个比徐亦达大不了几岁,外表靓丽却又精明能干的女子。郑总递了一张名片给到徐亦达后让他坐下来,她开始读起徐亦达的简历来。过了一会儿她又提了一些问题,徐亦达回答得还算合适和得体。
当徐亦达补充说到自己基本上读过每期的《万科周刊》,很是欣赏里面的内容时,郑总眼中一亮,她笑了一下开口说道:“咳,我在周刊上还写了几篇呢,不过是些旅途中的人生感悟以及一些读书笔记。”
徐亦达回忆了起来:“嗯,我想起来了,我见过你的名字,你是不是有一篇读书笔记是关于王国维《人间词话》的?”
郑总好奇地问道:“没想到你真读过我的那篇拙作啊。”
徐亦达继续说道:“其实我还没读过《人间词话》,不过看你在文章中提到过他的境界之论是全书的核心。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话倒是让我记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