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东方易与俞大猷仅过手三招之后,见俞大猷棍法力大不好回防之机,便使动身法,剑锋一转,使出师门绝学“有道剑法”,一招“取仕有道”使出,犹如三把长剑同时刺向俞大猷的左中下三路,且速度之快,根本不给对手思虑空隙,俞大猷见状,顿时一惊,使动八卦门身法纵身向后退去,右手顺势用长棍格去中下两路,而其左路剑势则硬是让俞大猷用左手食指和中指两根手指夹住。
东方易见长剑被俞大猷两根手指夹住,也是有些吃惊,未曾料到俞大猷的指力如此惊人,东方易顺势继续向前推进,逼得俞大猷让出了“艮山”位,见已占其位,便又使出一招“交友有道”,只见东方易手中长剑因其内力驱动,竟弹开了俞大猷的两根手指,在东方易手中转动起来。
俞大猷本以为可用指力夹断东方易长剑,还未及其站稳发力,竟被东方易使动内力转动长剑给弹开了,但其却没有乘胜追击,则应是想给彼此留下台阶,以免场面失控不可收拾,是以俞大猷内心里已是甘拜下风,只是不知该如何规劝师兄承认轻敌以致败局,赔礼道歉、息事宁人?俞大猷此时虽纠结万分,但还是选择了面对现实。
只听俞大猷大喝一声:“八卦门人,听我号令,收阵。”
众人听闻此言皆惊,不知是为何故?皆左顾右盼、相互议论猜测,而此时阵中八卦门人也都不知所措,不知为何师叔会有下如此号令。
而在一旁观战许久的余远山突然听闻俞大猷此言,更是暴跳如雷,吼道:“俞师弟,你是怎么了,为何要收阵,难道就此认输,不维护师傅所创阵法之威严了?”
俞大猷则深叹一口气,说道:“余师兄,咱们轻敌在前,才有此败,若从一开始便催动先天八卦困龙阵,拿下他们又岂在话下?”
余远山听罢,更是火冒三丈,怒道:“如何轻敌?分明是胜负未分,你怎说成是败了?”
俞大猷回道:“余师兄,这位东方少侠虽不便告知师承何派,但其武功之高,已在你我之上,且若不是适才我强行占住阵脚,此三重先天八卦阵便早已被其所破,其武功与胸怀,我俞某人皆佩服不已。”
说罢,俞大猷收起长棍,便走向正厅,留下一脸错愕的八卦门人在原地愣住,虽然师叔已发令收阵,但掌门却无意收阵,八卦门众人左右为难,不知该如何是好。
余远山虽然嘴上强硬,但刚才东方易与俞大猷对战一幕,其也是亲眼目睹,本是想借俞大猷之力了结此事,万没料到竟连俞大猷都无法胜他,自己则更是不能。但如此场景,作为一派掌门,又怎能甘心赔礼道歉。
在余远山沉思之际,俞大猷已走到余远山身旁,俞大猷对其轻声说道:“余师兄,十一年前,你只说是邀我来祭拜师傅在天之灵,向师傅他老人家报喜,报一下八卦门发扬光大和门徒昌盛,但没想到会遇到‘武当三杰’上门兴师问罪的事。今次,你邀我来为沈家千金大婚祝贺,想我戎马多年,早已不过问江湖事,本是不愿前来,但你又极力相邀,我推辞不过,才勉强来此,没料到又会遇到武当派前来讨要说法,且离夺魁大会之期不远,不知余师兄是否还有其它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