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宪听得俞大猷言语挑衅,便回应道:“既然俞兄自信必胜,胡某便来讨教一二。”说罢,转过头又对东方易说道:“愚兄先与他较量一番。”
东方易心想这俞大猷着实厉害,手中长棍似有搅动乾坤之力,而胡大哥虽手持七星软剑,可削铁如泥,但毕竟这浑厚刚劲之力不好对付,不知胡大哥可有对敌良策,于是回道:“好,小弟和李师兄为胡大哥挡住这些闲杂人等,胡大哥专心对付他便是。”
胡宗宪说道:“有劳东方兄弟。”话音刚落,胡宗宪便抖起手中软剑,一个箭步已冲至“艮山”位俞大猷身前,一招胡家剑法中的“破石而出”,直冲俞大猷面门而去,俞大猷侧身避过,右手将长棍在背后打一个转儿递至左手,左手倒握长棍、顺势强抡,从胡宗宪左侧抡袭而来,胡宗宪知其力道狠辣,便回身撤步躲过这一棍,虽然这一棍没有碰到胡宗宪身上的一根毫毛,但是长棍抡去所带过的劲道却是如同一阵强风刮过,还是让胡宗宪吃了一惊。
虽只交手一招,胡宗宪已知在短时间内是无法胜过俞大猷,于是强攻不行,立即变招以柔克刚。随又使出一招“风起云涌”缠斗俞大猷。
而俞大猷这边也是知道这七星软剑的厉害,只不过今次是第一次亲眼所见罢了,是以俞大猷也不敢轻敌,随使出刚猛强劲的“擒龙棍法”,此棍法是俞大猷由八卦棍法为基础,结合多年行军作战的实战经验于多年前自创而成,此棍法讲究行之有效,不拘泥于一招一式,每一招使出都可对敌产生强大的杀伤力,且强调先发制人,出招于人先,招招克制对方,压着对方猛烈攻击,是以,除了真正一流的武林高手外,几乎没有人能在他的棍下走过几招,就连他的师兄、八卦门掌门余远山在他的棍法强攻之下,也走不过三十招。
俞大猷见胡宗宪又攻至身前,便双手一前一后握住长棍末端靠上的位置,以长棍之长隔开胡宗宪招式,而胡宗宪不甘示弱,手上宝剑被其轻盈舞动起来,犹如一朵剑花开在了长棍之上。
而东方易这边,此时已和李若风与其余七个方位连续变换的组合交起手来,只因“艮山”位的俞大猷与胡宗宪缠斗在一起,无法与其余七个方位遥相呼应,使得整个先天八卦阵无法贯通起来,是以阵法之威力大减,东方易与李若风逐渐占得主动。
不过,俞大猷虽被胡宗宪缠住,无法呼应其它方位,但其仍是不忘在酣战之际,暗自观察东方易的剑招,可是令其大为不解的是,东方易所用剑法之招式竟平凡无奇,并无独特之处,也看不出是哪一派的剑法路数,倒像是东方易随意使出,甚无章法可言。
俞大猷与胡宗宪战至十几招,开始占据上风,仗着强劲无比的擒龙棍法,逐渐压制胡宗宪的剑招。
此时,东方易见势头不妙,便大声说道:“胡大哥,七星软剑虽然亦是锋利锐器,但你所使剑法轻灵,与他刚猛棍法接招,短时间内是占不得便宜的,只能鏖战待他力衰才可占得上风,若单打独斗,只要能与他战至三百回合之后,便胜他不难,只是此时其阵法威力犹存,我等不可轻视。”
胡宗宪听东方易说得确实在理,若论单打独斗,俞大猷虽然棍法强硬,可终究会力竭而衰,是以胜他不难,可如今在这先天八卦阵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不利的局面,若此时强拼,恐会造成极其被动局面,还是以破阵为先才是良策,便回道:“东方兄弟所言极是,咱们还是应以破阵为先。这攻破‘艮山’位之重任交给你了。”
胡宗宪说罢,便从容退至阵中,联手李若风合力对抗其余七个方位的八卦门人,东方易则顶替胡宗宪与俞大猷接上了招。
只见胡宗宪以七星软剑瞬间便削断了对方几人的兵器,八卦门人一看七星软剑如此厉害,便不敢硬接胡宗宪之宝剑,被消断兵器的八卦门人接过阵外同门递送的兵器则继续围攻着胡宗宪与李若风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