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家可归的朱思蕊想进京见皇上,她带着弟弟一路乞讨,结果悲催的遇到了拍花子的,几番流离被卖到山东澄州,然后随船抵达了码头营,最后沦落成李继坤的家奴。
朱思蕊讲完,李继坤皱着眉陷入了沉思。史书记载:朱家后人一个个非富即贵,纸醉金迷。他们喝民血吃民膏,欺行霸市为恶乡里。皇庄王店无处不在,豪奴恶仆欺压良善。明朝赋税之重前所未见,农民分分揭竿而起到处造反。可是,这个朱思蕊的事情史书怎么解释呢?
“英春你起来吧,你们老朱家的后人像你这种情况的多么?”
李英春爬起来揉揉跪的发麻的腿,然后站直身子回答:
“回少爷,像我家这种旁支庶宗都差不多,好多人活不下去就会铤而走险,不过多数都被杀头了。”
李继坤用双手搓搓脸,这个,这个见闻实在和史料记载的相去有点远,一时之间不大好接受。那么真实的明朝又是什么样子呢?李继坤皱着眉想了想又问道:
“英春,你是朱家后人,你一路乞讨也走过不少地方,那么你对当今的大明朝如何看?”
李英春没想到少爷会问出这么大的一个问题,但她毕竟是朱家后人,小时候爷爷经常给她们这些孩子讲先祖的事迹,偶尔还会给她们讲一些时政,所以她连想都没想就开始复述其爷爷的观点:
“少爷,我爷爷说过,自先秦已降,唯我大明赋税最低,农家每亩上田只税三升五合(45斤),凡小民经商者皆免税,故此我大明朝的百姓人人富足。
太祖时期朝廷设养济院,凡我大明子民无论孤寡贫穷皆老有所养;又设漏泽园(国家公墓,免费安葬孤寡),凡我大明子民无论孤寡皆有所葬;再设惠民药局(免费医疗),凡我大明子民无论孤寡贫穷皆病有所医。
英宗时期,凡我大明子民年过古稀(70岁)者朝廷皆发米粮。这些国策无不惠民顾民,实乃开万世之先河,比肩日月之光辉。故,凡日月之所照,皆我大明之地,凡皇恩之所到,皆我大明子民,愿我大明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