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真正布鞋厂
自从收拾了小店以后,张敬凯一直在考虑,怎样上一个新项目维持生计。考虑来考虑去,还做原来的生意吧?做了十几年了,实在不想再做。说实话,卖烟酒副食就是个搬运工,利润小,靠的就是销量。想搞个有技术含量,而且利润高的项目。张敬凯在街上转悠的时候,发现浙江人在这里,有几家做皮鞋的店铺,生意非常红火热闹。张敬凯突然来了灵感,可不可以做布鞋?做布鞋简单,原材料也好买:鞋帮用布做,鞋底儿买现成的,做成帮子上上鞋底,鞋不就成了。是呀,是人就有脚,有脚就得穿鞋。男的穿、女的也得穿,大人穿、小孩也的穿。而且技术含量还比较高,不是所有人都会做。思前想后,觉得是个好项目。回家与家人商量,家人觉得还可以,尤其是双方的老年人,张敬凯的母亲说,过去你们穿的鞋还不都是我给你们做的。
说干就干,张敬凯现在不像以前那么穷酸了,经营小店的时候也赚了几千块钱,足够这次投资。通过对过去在鞋厂干过的人的了解,最少得买一台绱鞋机和一台能过厚的工业缝纫机。绱鞋机就是用来上鞋底。工业缝纫机用来做鞋垫儿、沿鞋口、做鞋帮用的。其它就是鞋的原材料了。
主意打定,可去哪买绱鞋机和工业缝纫机呢?有人说到平遥县就有,平遥过去做布鞋的人挺多,机器原材料那里肯定有。张敬凯怀揣着4000块钱,心里底气很足。这钱是自己赚来的,可不是借来的。钱是男人的翅膀,是男人的胆量,出门在外,有钱什么都不怕。他上了公交车坐下来,不一会儿上来个女的挨着他坐下来。这个女的很漂亮,穿着也很入时,而且很健谈。下车的时候他给了张敬凯一张名片,说有事的时候给他打电话。
平遥这座美丽的古城,宽敞的大门,高高的城墙。城墙底下,有好多卖水煎包子的。有几个白头发白皮肤穿白衣服的老外,坐在平板露天的旅游车上,指指画画,叽里咕噜的不知道说什么?张敬凯无心顾及这些,他得赶快到百货商店去买缝纫机。跑了几家商店最后他问到这家商店只有工业缝纫机而没有绱鞋机。他想在柜台上问问价格吧,柜台上没有人,都吃中午饭去了。这时他才想到,现在已到中午了,自己也该吃饭了。他出去就近买了两个油饼,用手捏着在柜台前吃着等着。
商店的墙上挂着一张大电视,播放着费玉清唱的歌曲“真的好想你”,深深地吸引着张敬凯。因为他爱拉二胡,有了新歌,他就愿意学。视频一次次的播放,他一次次的记歌词,记歌曲子。“真的好想你。我在夜里呼唤黎明,追月的彩云哟也知道我的心,默默地为我送温馨,真的好想你……”他与被美妙的歌声所陶醉,等他从歌曲中沉浸过来,已是下午五点。他急忙跑到柜台上问缝纫机的价格,问有没有绱鞋机?营业员说:“缝纫机价格700元,绱鞋机在库房里有。现在不早了,你明天再来吧。”张敬凯懵啦,他这次出门没有打算住宿的。可现在机器没买上,回家的班车也耽误了。只好住宿。
去旅店登记的时候,人家问他带身份证没有?他一摸衣兜,假装在寻找,他心里清楚,这次就根本没有带身份证。今晚住不了宿可怎么办?现在正值初秋季节,虽然中午有些热,可是早晚还是比较凉。这可怎么办呢?他突然想到,哪个在车上给他名片的女的?唉,他实在是不愿意麻烦别人,初次认识,又是个女的,可现在没办法呀。他发现在柜台上有一部电话,上面写着打电话一次05元。他问“服务员可以打电话吗?”,“可以”。可当他拿出名片,好不容易拨通电话的时候。服务员按了一下电话。张敬凯焦急的说“我还没有打呢。”那服务员说:“你再拨”。打完电话后张敬凯拿出五毛钱。服务员说:“你拨了两次”。没办法,只好掏出一块钱放下走了。
按照电话指示内容。张敬凯坐公共车,在城外一家信息公司门前下车。人家派了个人,送了付铺盖,张敬凯就在传达室住了一夜。早上他留了个字条,没顾上吃饭就到了那家百货商店。在柜台上,买了一台工业缝纫机价格700元。在库房提了一台绱鞋机,价格1500元。人家商店派了一个三轮车,把机器送到车站。张敬凯很是高兴,没想到这么顺利。下车买了点东西,在车上慢慢吃着,迷糊着眼睛,因为昨天晚上没有睡好。
回到家中,看到新买回来的机器,全家人就像过节一样,四口人围着转来转去,张敬凯忘记了疲劳,拿出工具,一样一样的照着图纸把机器组合起来。刚满一岁多的儿子,正好跟机器一样高,走来走去,头总是碰在机器木板上,碰得孩子直哭。
有了机器,接下来开始做鞋吧。张敬凯又跑了一趟平遥。购进了做鞋的原材料,鞋底、檐口料、鞋里、鞋面布、松紧带布、上鞋的绳、鞋环、缝纫机线等。马灵儿,跟邻居拜师求艺,找了好多鞋样。找了些旧衣服,用剪子铰开,用白面出了些浆糊,把布一层一层的粘在木板上,拿在太阳底下晒着,干了后揭下来,农村叫“打圪别子”。贴上鞋里和鞋面布。踏上鞋样用剪子铰了两双鞋帮。张敬凯开始用缝纫机做鞋帮了,由于没用过缝纫机,缝纫机一蹬就来回转,穿上的线一下就断。只好把线拽出来练习空蹬缝纫机。白天练习,晚上也练习,吃饭的时候也在练习。练习了几天后,终于使缝纫机不再翻转了。穿上线在一块旧布上来回敦。缝纫机也难为人,不是上线紧,就是下线松。折腾了几天,总算学会了使用缝纫机。开始在缝纫机上沿鞋口。张敬凯把这事想的简单了,其实沿鞋口是一个细活,农村的妇女们手工沿鞋口,两三天才能沿完一双。张敬凯拿着针锥子挑着,用缝纫机一针一针的过。张敬凯满头大汗,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有好几次缝纫机针从食指的指甲盖上穿下,鲜血之流,他忍着疼痛,等把一只鞋口沿完了再看,鞋口上像长了一圈毛。张敬凯这时深深体会到,自己没有“金刚钻”却揽了一个“瓷器活”。可是现在自己把全部积蓄都投资进去了,不干又怎么办?
现在你可是要开鞋厂,不是做一两对鞋,所以得有鞋样。有男的,也有女的,有大的也得有小的,鞋样就成了大问题。俗话说的好:“鞋大鞋小,不能走了样子”,所以鞋样很关键。可去哪找那么多鞋样呢?现在已成了摆在张敬凯面前的一道难题。
他先把家里人不穿的布鞋,拿出来洗干净,拆下来鞋帮,用电熨斗熨展画上鞋样。可这样做也解决不了全部的鞋样呀。男式鞋样15-27就得13个鞋样,加上中间的半号,一共是25个鞋样。女式的鞋样15-25共21个。这样算起来,光鞋样就得46个。这么多的鞋样谁给你提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