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孙通,薛县(在今山东滕州市)人。秦朝时为待诏博士,所谓“博士”就是精通《诗》、《书》《礼》《乐》等经学的读书人。待诏,意思是等待诏命,是官名。
陈胜起兵时,叔孙通还是一个普通儒生。秦二世召博士和各儒生问话:“楚地的戊卒攻下蕲县并进入了陈县,你们如何看待这件事”三十多个博士和儒生都发扬先秦儒家的风骨,一根筋地说真话:这是谋反,罪在不赦,请陛下赶快发兵攻打叛军。胡亥听了大怒,正要发火。叔孙通向前一步,说道:“他们说的都不对。今天下为秦朝一家,我们拆毁了城池,销毁了兵器,向天下表明不再使用,就肯定不会要打仗了。况且有贤明的君主在上,法律政令推行于下,官吏人人尽职,人们都爱着我们朝廷,怎么会有造发叛乱的人呢!这些人不过是偷鸡摸狗的盗贼罢了,何足挂齿,郡守、尉现正在捕杀他们,这没有什么好担心的。”秦二世听了很高兴,觉得真是找到了知音。
然后胡亥逐一问每一个儒生,命令将说造反是造反的人记下来,罢免官职,并交给法官审讯受罚。而赏赐给说造反不是造反的叔孙通二十匹帛,衣服一套,拜他为博士。
叔孙通出来后和其他儒生返回学馆,其他的儒生们问他:“你为什么要说那样阿谀逢迎的话呢”不错,这确实和先秦儒家的为实现儒家理想而无所畏惧的风骨不合。
叔孙通是怎么解释的呢,他回答说:“你们是不知道啊,我不这样做,就也要受罚,也不能脱离虎口啊。”接着他逃回了家乡薛县,薛县这时已归降“张楚”了。
在这件事中,叔孙通见风使舵、灵活多变的行事风格令人印象深刻!以后我们还将在他身上多次见到这种风格。
当周文的大军兵临咸阳城下时,胡亥大惊失色,不知所措。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他那些臣子口中的偷鸡摸狗之徒怎么突然变为几十万大军出现在他面前,他没有任何准备,甚至不能派出军队出去抵挡一阵,因为无兵可派。当然,面对这种局面,他不会检讨自己哪做错了,而是又向别人问了一个他经常问的问题:怎么办?
还好,他周围也不全是饭桶,少府章邯献上了一计:“盗贼已兵临城下,人多势强,现在征调附近的军队抵抗,已经来不及了。如果赦免在骊山服徭役的役夫,把他们武装起来,倒是可以组织起来去迎击叛军。”“少府”这个官职本来是掌管收税的,章邯少府看来对收人也有一套。
胡亥一听,心想有人出主意就不错了,暂且死马当作活马医吧,于是下令大赦天下,派章邯去赦免骊山的刑徒,并将他们组织成军队,去攻打楚军。
周文毕竟军事才能有限,并且临时编成的几十万人的管理确实不容易,他被章邯带领的刑徒打败了,周文只好向东撤退。
对陈胜来说,周文的失败是一个转折点,对其他几路军队的影响很大。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其他部队的士气,导致都开始走下坡路。而更要命的是,有的见陈胜自己已经没有了多少军事实力,就不再听他号令了,开始另立山头。
不管干什么,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似乎都没有好下场!
幸运的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有人要倒下去,自然有人会站起来。
现在,轮到我们的刘邦同志出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