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派出的这几路部队四处占地盘的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
葛婴攻下东城后,因为不知道陈胜已经立为“楚王”,犯了目无领导、不请示汇报的错误,他擅自立一个叫“襄强”的为楚王,犯了领导的大忌。后来闻悉陈胜已立为楚王,就亡羊补牢,杀了襄强返回陈县报告,可惜为时已晚,陈胜仍然将葛婴杀了。
吴广一路杀到荥阳城下,秦朝丞相李斯之子李由为三川郡守,负责防守荥阳,他坚守不出,一时和吴广形成僵持局面,使吴广西进受阻。
周文一路开始发展得不错,势如破竹,横扫淮河、黄河流域,突破函谷关,直指咸阳,沿途归附者不计其数,短短几十天,已经发展为战车千辆,士卒几十万的庞大的军队,他们前进到戏亭(今陕西临潼东北)驻扎了下来,准备进攻咸阳。
宋留率领的队伍顺利平定南阳,向武关进发。
周市向北进军到狄县(今山东高青县)时,狄县原来的齐国王族田儋和他从弟田荣、田横已经杀死狄县令,在齐地起兵,自立为齐王。见周市带兵来了,反过来进攻周市。周市被他们打败,退回到魏地,继续在故魏地发展。
武臣、张耳、陈馀领兵渡过黄河到达赵地后,沿途各县人们纷纷来投,队伍一下就发展到了几万人,武臣号称为“武信君”。大军接连攻下故赵国的十几个城市。
当他们快打到范阳县(今河北省定兴县)时,他们遇到了一个叫蒯通的范阳人,蒯通原名蒯彻,因为和西汉汉武帝重名,要避讳。史书上便都将他的名字改为蒯通。
早在战国时期,有一类靠嘴巴吃饭的游说之士,可以他们叫“说客”或者“说士”,凭三寸不烂之舌游走于各诸侯国之间,混得风生水起,持“合纵”“连横”之说的苏秦、张仪就是他们的典型代表。当然,能做说客的都是聪明人。
蒯通就是一个说客,虽然没有生在战国时代,但他在楚汉之际找到了他的用武之地。
他趁武臣他们攻取赵地的机会,第一次施展了他的游说功夫。
蒯通找到了范阳县令徐公,先自我介绍,故弄玄虚:“我是您治下的一个普通百姓,名叫蒯通,我可怜您就要死了,所以向您表示哀悼。但是,我又要祝贺您因为见到我而获得生路。”
徐公看到起义军兵临城下,心里正七上八下,六神无主呢,见来了个敢说这样大话的人,一下被唬住了,问道:“我为什么就要死了呢”
蒯通接着吓他一下,攻破他的心理防线,以便自己掌握主动权:“您做县令已十多年了,杀了多少人?害了多少人?受您害的人太多了,想杀您的人也太多了,之所以你还没有被杀死,是因为那些想找你报仇的人害怕秦朝的法律。现在天下大乱,秦朝的政令得不到贯彻执行,那些恨你的人马上就会争先恐后地把刀刺到您的身上报仇雪恨,所以你死定了。”
徐公一听不错,庆幸蒯通还说了下半句,连忙问:“那您又为什么祝贺我得到先生您就获得生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