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解疑

穿越之画风不对 连穗 1130 字 2024-04-21

“爹,芙儿姐姐说她爹后年要去春闱了。春闱……究竟是什么啊?”

韦团儿对科举的细节知之甚少,只晓得状元榜眼那一套,但玉树大兄弟的前程显然并不在这个金光闪闪的框架内,故她有此一问。

“小孩子家家的,问这些作甚?”

话虽然是这么说了,但韦临风还是耐心的跟她做了一番解释,“咱们大周朝的科举分为三步——乡试、会试、殿试。其中乡试是每三年一次大比,日子就定在八月,所以又被人叫做秋闱。能参加秋闱的,要么是通过当地有名望的乡绅官宦联名推举的士子,要么是在书院、族学和私塾里表现优异的童生和秀才。每次乡试,约莫有四五千人倾巢而出,预计只会通过百余人。而一旦通过,就能一跃成为举人,不仅有功名在身,上公堂可以不用下跪,且还有进长安参加会试的资格。”

“乡试?四五千人?”

韦团儿不禁陷入了困惑——乡村的势力范围有那么大吗?而有文化的人口又有那么多吗?

“说的是乡试,其实是整个尚书省,还有周边府州县的学子的应试。”

一旁的韦老爷子状似漫不经心的扫了她一眼,竟是明白她心里的困惑,轻笑道:“乡试为三场,一般在八月初开始,最迟在中旬前结束。红榜则是会拖到九月,才会张贴出来。待通过了乡试,举子们便会在次年陆续赶赴到长安,为礼部举办的三年一次的会试而备考,这就是春闱了。”

“过了春闱的人多半就会有正经的官职做了,每年俸禄丰厚,且不用成日打杂和盘点册子了。”

韦临风被抢了话头,便不甘示弱的补充道:“然后,今上会亲自安排一场殿试,好把这些人分做三等。”

其中一甲有三人,都赐与进士及第出身,他们所对应的别称是韦团儿最熟悉的状元、榜眼、探花。别看这一类角色在影视剧里泛滥的就像是批发的瓜果蔬菜,在现实里却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金贵无比。

“二甲五十余人,赐进士出身,可进翰林院修书;三甲百来人,赐同进士出身,可入官场为从七品……”

韦临风还在滔滔不绝的解说着。

“哦?厉害了!”

韦团儿却捕捉到了旁的信息——能直接参加春闱,那不是能说明玉树大兄弟已经是举人了?

天呐,不到三十,就已经取得了“范进中举”的成就了?

真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