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页

谢辞渊笑了笑,问道:“黄先生,我之前就听说,咱们村子是向学之风最浓厚的,只如今我在学堂看了看,来上学的孩童,似乎也没有那么多。”

村子的孩童远不止这么几个。

黄秀才说道:“跟其他村子比起来,我们村算是好的了。只是,像他们这么大的孩子,都已经能够为家里做不少事情了。像是喂鸡喂鸭,打猪草,做饭洗衣服这些。况且,这么多年下来,真正学有所成的人,也没有几个,久而久之,便有许多人不愿意学了。”

科举本就是一道难上加难的路子,每三年才录取那么几个人,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一点儿也不夸张。能够考中的,少之又少。

许多人家是被谢家的一朝翻身,改换门庭的荣耀给迷了眼。

可是长时间看不到希望之后,他们便还是会着眼前的利益。

稍微想想,谢辞渊便想通了。

他又问道:“按理来说,我们村还算比较富裕。应该也有人家愿意送女孩子来读书的吧?只是,我今儿个在这里,可没有见到一个女孩子。”

黄秀才不懂谢辞渊怎么都是问这些问题,不过这些也都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原先也确实是有女孩子来念书的,只是后来有一回县令来咱们村巡查,见咱们村有女孩子读书,便不高兴起来。之后,就渐渐的少了。”

县令是个迂腐之人,时常挂在嘴边的,便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他自己的女儿,都不曾教她们认字,只要他们相夫教子便好。

谢辞渊眉头皱了皱。

“在京城,尤其是官宦人家,女子若是不认字儿不识礼,便找不到什么好人家。怎么到了这儿,倒是反着来了?”

黄秀才也觉得县令做的不对,可是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如今听谢辞渊提起京城,他便好奇起来,问道:“京城竟是如此的风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