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页

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吴家已被舅哥们绑在了一条船上,想要脱身谈何容易。

“呵呵!左都督一番好意,在下心领了!沈某不才,追随洪公身侧已五载有余,期间见识过无数重将悍卒、凶贼恶徒,尸山血海中混迹多年,沈某自认不乏胆识与见识;辽东一地终归还是大明之地,辽东将卒亦是大明官军,洪公身负圣命督师蓟辽,此乃代天子行事也!沈某亦曾虑及此行后心有所悟,值此四海平定、官军强盛之际,大明之境内何人敢违抗天命!”

沈世玉言罢,端起酒碗仰头喝干。

他知道吴襄的示好之意,但身为钦差大臣的幕僚,沈世玉决不能示之以弱,他这番话其实就是代表着洪承畴的态度。

酒宴与酉时末结束,吴襄父子分别恭送洪、沈二人回客房歇息。

到达客房门口时,沈世玉转身对身后的吴三桂开口道:“长伯,数月不见,学问可曾放下?来来来,随某进屋,某要考校与你!”

第二百四十四章 坦荡

“长伯,自陕北一别后,某曾以为你我二人再难相见,不曾想到机缘巧合之下竟又重逢!可惜的是,待此次钱粮一事交接完毕之后,某便要随洪公远赴关外,离别前某有些话要叮嘱与你,至于你如何取舍某并不在意!”

待侍女给二人倒上茶水退出后,沈世玉端坐主位,用明亮的目光注视着吴三桂,直言不讳的开口道。

“在陕两年间,沈公待三桂亲如子侄,沈公有言但讲无妨,三桂静听教诲!”

坐于客位的吴三桂起身施礼道。

沈世玉摆手让其坐下后继续言道:“某比长伯年齿稍长,半生所历之事比你略多;某之所以看重与你,实是因长伯你兼具文武,乃大明不可多得之将才也!若将来放手施为,前途不可限量!只可惜你现今仅为副总兵衔,纵有一身本领,却无施展之地也!”

沈世玉的语气中流露出惋惜之意。

对于文能挥毫泼墨、武能冲锋陷阵的吴三桂,沈世玉是发自内心的欣赏。

大明不缺统兵大将,但像吴三桂这种文武双全者,在普遍大字不识的将领中里却是极其罕见。正因如此,沈世玉抱着惜才的心理,方才在洪承畴的授意下,与吴三桂加深了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