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页

“良性循环?这个词……”

“哦,就是往好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好的意思。”

“朕想说的是,这个词,用的好。”李世民听完孙享福的解释,话锋一转道。

“多谢陛下夸奖了,其实,在我的眼里,并没有完美的政策或者国家,或许,等到咱们大唐真的全面超越了秦汉,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还是会觉得,它有很多短板需要补足,或许,作为一个国家的管理者,本就应该时刻想着补短板吧!”

孙享福说这话的时候,并没有多想,倒是让李世民心里,又多了一阵感悟。

作为国家的管理者,就应该时刻想着如何补足这个国家的短板,不能有骄傲自满,故步自封的思想,多精辟的道理啊!

第633章 孙享福的预言

和一个张嘴就能说出有用的道理的人聊天,对于李世民这样爱学习的人来说,自然是非常愉悦的。

其实不是孙享福的说教水平有多高,而是李世民的理解能力,实在太强了,他总是能举一反三的悟出一些道理,化为己用。

所以,他给各地官府下达了新的命令,让他们加大力度推广新式农具,有条件的话,甚至可以动用朝廷财政公款,购买一些新式农具,借给百姓使用,如果农具厂是像后世的上市公司的话,恐怕会在李世民的这条政令出台之后,涨很多个停板。

其实孙享福并不建议李世民用这种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的方式来治国,社会是需要逐渐变化的,一下子改变的太大,造成的,很可能是混乱。

就比如之前跑来请愿的百姓,他们就说过,粮食价格太贱,其它一些商品的价格又太高,他们过的比较艰难的问题。而在这种时候,再用政策推动全国的农业产出放大,导致的结果可能就是,一些以种田为生的穷苦百姓,会变的更加穷困了。

山南道垸田的第一季稻谷又丰收了,试验田的亩产达到了十石一,而且还是干稻谷,其它各垸的普通农夫家的田地的产出,平均也达到了九石二干稻谷,随着这个消息在全国各地传开,大唐所有粮食类商品价格应声下跌,在产粮较多的江南地区,大米直接跌破了每石五十钱的价格,差不多达到了历史上贞观朝粮食价格最低的时候的水平,斗米才卖三四钱。

如果是在早前几年,粮食价格大幅下跌,朝堂上的诸公,一定会弹冠相庆的,然而,现在,朝廷诸公表现出来的,却是着急。

谷贱则伤农,产出的东西,能够换到的钱越来越少了,只会让百姓的日子越发艰难,因为他们越发的买不起其它的生活必需品了,幸福指数开始直线下降。

所以,李承乾跟萧瑀一合计,直接颁布了一项政令,朝廷各地的常平仓,将以每石米六十文的保护价,不限量向民间收取粮食,这个价格,差不多就是与去年除了关中之外,其他各州道的粮食均价了,比现在的市价高了三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