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享福的道理说的浅显易懂,几人只需要稍微想象一下那个画面,便觉得心潮澎湃,不过,很快,李世民又反应了过来,开口道,“渭南新城完全投入使用,那是两三年以后的事情,眼下,你让善阳的商贾都赚饱了,让关中的商贾都饿死了,这似乎不是平衡利益的治国之道吧!”
闻言,孙享福却是笑了笑道,“放心吧您嘞!胡商是肯定会到长安去做生意的,因为,只有富豪云集的长安,才能消化掉他们手中的商品。
而咱们善阳,终究是平民阶级比较多,只负责生产,给国家创造输出端的税收而已。
于国家而言,税收从那里收,其实都是一样的,因为都是收钱。
关中的商人没有生意做的话,您大可以发动他们,让他们走出去啊!
为什么每年往返西域的胡商团队里,看不到几个我们汉人商贾呢?人家都可以从遥远的西边走到我们这里来,为什么我们不能走到人家那里去?
贩运货物的利益还是很高的,可不能都让胡人占去了,而且,咱们的商贾走出去,其实也就是咱们的文化走出去,您可不要小瞧了商人的力量,他们忽悠人的本事其实是最厉害的,很多落后的蛮夷小国,说不定会因为区区一个商人,而形成一种倾慕我大唐的风潮呢!
所以啊!穷,他们就应该思变,而不是嫉妒别人发展起来了,抢夺了他们的利益。”
在后世,有一个时间段,很多人格外的崇洋媚外,因为他们认为外国产出的东西好,而在这个时代,孙享福却是想通过大唐的高端商品输出,让这个世界的外国人,都崇唐媚汉。
听到孙享福用了‘嫉妒’这个词,李世民老不爽的用眼睛瞪了他一下,到现在他才隐隐的明白了,为什么关中的民生经济发展会有点跟不上善阳和岭南的节奏。
因为,关中的商业,没有发展起来,而岭南往海外,善阳往北方诸部和西域的商业往来越来越频繁,这才是他们能够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而想要商业发展的好,首先就要商业环境好,善阳,就是用它独特的管理方式,让商业环境变的很好,使得周边各部,以及西域的商贾,都愿意来这里做生意,从而让这里产生了聚众效应,使商业快速的兴旺了起来。
第320章 长孙冲的成长
李世民的视察固然很重要,但孙享福的本职工作也同样重要,李世民带过来的那些熟手农户,他必须要尽快的分派下去,让他们指导那些不会种植棉花和瓜物的世家农户,管理成苗的修理,虫害,收获等。
收到孙享福要给各家派技术员的消息,几大家毫无意外的又开始争抢起来,纷纷给孙享福开出了优越的条件。
不过,为了让各家都能有个好收成,孙享福只能按照科学的配比给他们分配人手,不过,却是在官方,给这些分派下去的人手里正的身份,也就是说,孙享福借着给各家派农业技术员的机会,将自己的权力,渗入到了世家子对于底层农奴的控制之中。
这种渗入,短期之内,并不会起到什么效果,但是,当有些事情,形成了一个氛围,需要被引爆的时候,他们却是能在关键的时候,做那个火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