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消息传到某些官员手上的时候,很多人看完信都是将信纸丢了出去“一日之内这般大败,这样的战报军情是说书先生的本子吗?”“必然不对,这等有违常理的乡野传说不要拿过来!”“是不是魏阉设下的圈套?”等等等等,总的来说就是不信。
不过大家都在地方上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当各种公文和私信汇集京师之后,如此不可思议的大败也变成了现实,当知道这个确实发生之后,朝廷上下一时失语,本以为就是寻常作乱的贼众,怎么就变成了这般强势的大物,那徐州地处天下中枢之地,毗邻运河要道,在南北两直隶的腰上,这样的地方有了这样的贼军,那这江山社稷怎么办?
但这迟疑没有多久,几天后,大家顾不得什么正月年节,立刻开始上疏,这等大败,兵部尚书赵彦不死不足以谢天下,司礼监提督太监魏忠贤多有策动,祸国殃民,应当从重处置,从这桩败绩上就能看出来,从万历末年到现在的历次大败都能找到根源,无非是这魏阉作祟,只要罢黜阉党奸邪,换上清正名臣,那么官军立刻能够反败为胜,势如破竹。
还有人联系上了已经督师辽东的阁老孙承宗,说现在众望所归,请孙阁老回京主持大局,重现这众正盈朝的大好局面。
大家一边频繁上书,攻讦政敌,一边却又有些战战兢兢,那魏忠贤是天子心腹,又手握厂卫,随时可以翻盘,到时候若京师大索,大家也无能为力,而且大家能感觉出来,依附魏忠贤的楚党、齐党在一开始失语之后,立刻上书驳斥,说这次大败的原因是因为有人勾结贼众,掣肘内应,什么理由都是拿来说的,眼下只不过进入了正常的争论节奏而已。
可让所有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权倾朝野的魏忠贤对这些攻击始终没有反应,反而做出了让人瞠目结舌的举动,在正月十五前后的时候,宫中有旨意下达,令兵部尚书赵彦督师,司礼监提督太监魏忠贤监军,统领各路兵马会剿徐州乱贼。
其中京营两万,保定镇兵马三千,真定府驻军四千,宣府边军步骑八千,大同边军步骑七千余,榆林、延绥边军合计一万六千,令河南和山东、大名三镇新编练官军四万,南直隶、湖广和浙江三省各自编练兵马,严加戒备,各路大军汇集河间府之后,进剿徐州。
第1206章 的确是心腹大患
这个旨意出来的时候,大家除了目瞪口呆之外,没有任何的话可说,很多人甚至没有反应,随后很多人注意到,内廷外朝的大佬们都对这道旨意表示了沉默,如果内廷外朝达不成默契,即便是天子亲口亲笔的旨意也不会执行,而这旨意下达,从司礼监、御马监一直到内阁六部科道,居然一路顺风,没遇到任何的阻碍。
阉党和东林党的争竞那里去了?一下子就要动员编练十万大军进剿,这要花多少银子,这要牵扯到几个省几处边镇,怎么就能这么容易的协调下来?他魏忠贤疯了吗?
虽说是天启皇帝的旨意,可谁都知道这是魏忠贤在一旁推动,这等大军的规模,甚至超过了当年萨尔浒和建州女真一战的兵力,据说还要将去年辽饷的一半用在这上面,这到底要做什么?
旨意下达,走完各种程序,诡异的安静数日之后,京师议论彻底爆发了,内阁六部都在质疑,科道上疏如潮,每个人都在说朝中奸邪丧心病狂,都在说这等视军国大事如儿戏,一定要请清除朝中奸邪,方能还大明朗朗乾坤。
那些有资格封驳旨意的清流们,那些在拟旨阶段就可以提出意见和质疑的大佬们,在这个时候,都是一边批评,一边痛悔自己被奸邪欺压,不得不做出了违心的举动,甚至还有说什么司礼监和其他个内廷衙门的忠心大珰暗自流泪,找机会跪在天启皇帝面前劝谏的消息。
言潮攻讦好似沸腾,可旨意下达,该运转的程序都要开始运转,不然就可以用欺君之罪来追究,东厂番子们在户部和兵部坐镇盯着,调动兵马粮草的公文命令从京城快马发向各处。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