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就这一点好,王猛能够主动承认错误,这是陈宫比较欣赏王猛的地方,陈宫可是见过不少的人,别说是像王猛这样的太守,就是陈宫与一般的世人之间的交往的话,有些世人也是显得是十分的骄傲,根本就不肯承认错误,就算是他们知道他们本身所说的话,或者是所做的事情是错的,但是他们也不肯承认错误。
所以王猛这样做是很难得的,因为在东汉这个年代,在那些读书人来看,脸面可是比起什么来说都是更重要的东西,所以陈宫觉得王猛能够做到这样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而且只要是人就肯定会犯错,就算是圣人还能够犯错呢,就别说是一般人了,关键是犯错之后的态度是什么样的,能不能去改这个恨重要。
“主公,我觉得我们可以讲这件事情上报朝廷,并且将张辽擒拿了这阙忠的事情都上报上去,并且将这鲜卑人的动乱的事情也都禀告给朝廷,然后看看朝廷到底是如何处置”陈宫这个时候对着王猛建议到。
王猛也是点了点头表示同意,然后直接让阮瑀起草文书,然后上奏天子,将张辽斩杀和俘虏鲜卑人的事情全部都禀告皇帝知道。不过最重要的就是,王猛要让朝廷知道,此时的鲜卑内部已经陷入到了混乱当中了,朝廷要是想消灭这鲜卑人的话,那此时可就是最好的一次机会,只要是能够朝廷派遣大军,到时候出太原以及上郡两路大军,然后联合绞杀这鲜卑的十万大军的话,应该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而王猛这个时候的奏报是提交上去了,但是这一封奏报好像就犹如泥牛入海,一时间也都没有什么消息。
王猛在这上郡是左等朝廷的命令也不来,又等这朝廷的任命还是不来,转眼王猛距离向朝廷上疏已经有了一周的时间了。
而这鲜卑人还是在原地进行休息,根本就没有一点行动的意思,这让王猛更加坚信这鲜卑的内部应该是出现了大问题了,一定是檀石槐这个时候生病,甚至是这个时候的檀石槐有可能已经死了,只是鲜卑人因为担心事情太大,所以没有敢宣布这件事情。
其实王猛的想法也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在历史上就有很多的君主都是这样的,秦朝的秦始皇就是死在半路上,成吉思汗也是死在了征讨西夏的路上,当然还有很多的人都是死在了半路上,而王猛觉得这檀石槐死了的话,其实也是很合理的事情。
不过这檀石槐并没有死,虽然檀石槐已经是距离死亡不远了,但是他还有一口气。
而王猛既然是得不到朝廷的命令之后,王猛也是显得是十分的焦急,不断的给朝廷上疏,基本上每天王猛都给朝廷上疏,然后王猛将这鲜卑的情况说的是十分的严重。
让人感觉好像是这鲜卑此时已经是外强中干的,只需要碰一下的话,那这鲜卑人就会分崩离析了。
其实王猛也不知道此时的鲜卑人到底如何了,只不过是王猛十分的着急,然后是不得不将这鲜卑人说的是十分的无能,只要朝廷派遣大军的话,那一定能够获得大胜的。
而王猛这几封的奏疏也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毕竟王猛天天都上疏,就算是汉灵帝再是个糊涂皇帝的话,那这些大臣们也要告诉汉灵帝这并州的情况不是,所以汉灵帝再临朝听政之后,也是让这些大臣们好好的商议一下这件事情。
“陛下,我觉得此时不可,这可能是鲜卑人的计谋,这鲜卑人都是诡计多端,之前我朝派遣三万士兵,就被这鲜卑人用计策大败,而这次臣觉得应该还是这鲜卑人的计谋”这个时候的太尉许馘对着汉灵帝说道。
这许馘所说的这件事情,可是这大汉朝的所有的官员的痛,熹平六年(177年)八月,灵帝以鲜卑连年入塞抄掠边郡,命护乌桓校尉夏育,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匈奴中郎将臧旻各率骑兵万余人,分别从高柳(今山西阳高)、云中郡(今内蒙托克托东北)、雁门郡(今山西代县西北)出塞,分三路进攻鲜卑。汉军出塞二千余里,鲜卑首领檀石槐命东、中、西三部大人率众分头迎战,大败汉军。夏育等军辎重尽失,战士死者十之七八,三人各率数十骑逃回,皆以败军之罪免为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