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算命大,当时楼房倒塌的时候,断裂的房梁和楼板正好形成一个斜角空间,正好把他罩在里面,所以他才没有在第一时间被砸死。而这个空间里正好有几箱干粮和清酒,被活埋的几天里他就是靠这些东西才支撑了下来。
后来解放军确认了他的身份之后,也把他的名字加到了俘虏清单上。而当时,日本国内都认为他已经挂了,他家里更是把他的灵堂都搭好了。
中日合约签订后,他作为高级将领马上就被日本政府赎回去了。在家修养了一段时间之后,又继续出任新组建的第十三师团师团长。一战爆发后,他和十三师团又作为第一批参战的日本部队派到了欧洲。
日本军队在之前和德国人打没有占到丝毫便宜,反而损失惨重。但这次却在意大利人身上找回了自信,作为前线实际指挥者的秋山好古也因此名声大振。
第287章 神奇的意大利(下)
对意大利的连续胜利,让日本国内士气大振,无论民间还是政府信心都膨胀了,他们认为区区白皮鬼畜们也不过如此。
英法也对日本的战斗力感到满意,为了拉拢这个好用的狗,就向他们提供了规模空前的三亿英镑无息贷款。这笔钱当然不是白给,条件就是日本要继续增派部队和劳工,他们要求日本要准备至少60个正规师的兵力,劳工要准备100万,至于“女洗衣工”就不限数量了。
日本人虽然同意了增派部队和人员的要求,但他们也提出了新的条件,按照他们的话说就是:咱们大日本帝国既然派出那么多部队参战,就应该有独立指挥权,军队的作战必须由咱们自己指挥,协约国联合司令部只能制定战略方向,而不能插手具体的计划和指挥。
这是因为对于协约国经常是把日军当炮灰用,日军的前线官兵对此非常不满,反映非常强烈。日本政府也不是傻子,现在自然就把价钱谈好。虽然他们并不在乎屁民官兵的伤亡,但是也不想损失得太多,这都是钱啊。
英法现在正是求人的时候,态度也就硬不起来,双方讨价还价之后,总算达成了新的协议。日军在协约国联军的框架下,单独成立自己的司令部,负责日军的具体行动计划的制订和指挥,但要服从联军司令部的战略安排。在需要的时候,也要和协约国其他军队配合,进行联合作战。在欧洲作战期间,日军的装备和物资的补充,以及后勤保障由协约国联勤部门保障,标准不得低于英法部队。
应该说,这次谈判双方都是满意的,英法得到了一支数量足够多,且战斗力不低的盟军,或者说炮灰。而日本也觉得自己赚大了,不但拿到了这笔巨额无息贷款,还减免了以前的债务将近七成之多。现在更是终于如愿取得独立指挥权,以及同样的后勤保障,在协约国的地位有了明显提高。
后勤方面也是日军抱怨了很久的事情。这种事情要是没有比较还好,可一旦有了参照物,就很容易让人心理不平衡。因为一开始,英法两国真的是把日本人当炮灰用,虽然联军后勤部门也承担了他们的后勤供应,但定的标准却是最低的,和阿三、黑蜀黍组成的殖民地部队一个样。这当然让日本人严重不满,老子怎么也是列强,居然和殖民地一个等级,这简直就是欺人太甚!
尤其是开饭的时候,隔壁的英法白人部队(包括南非、加拿大、澳大利亚)大鱼大肉的吃着,自己却啃着硬邦邦的干粮,吃着发霉的腌菜,这简直太过分了!以前因为没像样的战果,日本人也硬气不起来,只得捏着鼻子认了。但现在就不一样了,俺们都把意大利的主力部队车飞了,这待遇总不可能还和阿三、黑蜀黍一样吧。
白皮们也是看人下菜碟,既然日本人能打,已经显示出了价值,那待遇自然就不同了。要是因为这点儿小事闹出什么乱子,那就太傻了,再说英法也不差这几个钱。
日本政府心满意足之后,办事效率也很高。他们立即组建了欧洲派遣军司令部,负责指挥所有日本赴欧参战部队,司令官又皇室出身的闲院宫载仁亲王大将担任,不过他只是挂个名,他的主要任务是出席各种礼仪应酬,与协约国高层进行各种交流,并不负责派遣军的具体事务。
真正掌握实权的是副司令秋山好古,他在立下攻克都灵之后,就被晋升为陆军大将,日本和英法的勋章得了一堆,当然这些只是虚名。对他来说,出任欧洲派遣军副司令掌握派遣军实权才是最好的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