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虽然恼火杨嗣昌一直忍让林纯鸿,但说到杨嗣昌与林纯鸿秘密勾结,朱由检头脑还算清醒,一百个不相信。
朱由检虽然不信,但也改变不了杨嗣昌墙倒众人踩的局面。
高起潜对宫内的情况非常熟悉,觉得再这么下去,杨嗣昌非得重蹈夏言覆辙不可,立即派人秘密告知杨嗣昌,希望他马上主动请辞。
杨嗣昌犹豫数日,最终在李绍翼的力劝之下,上了请辞表。
朱由检未加挽留,准了杨嗣昌的辞呈。另外,朱由检令周延儒进京,以备咨询。
局势已经非常明显,周延儒能否上位,就看朱由检对他的方略是否满意了。
这一切,让林纯鸿始料未及。
他万万想不到,一南一北两处军演,虽然成功地压制了朝廷的盲动,却加速了杨嗣昌的倒台。
他不由得叹道:“朝廷就是一混沌系统,谁也不知道,加入一点外力后,会最终演变成什么局面!”
不过,朝廷无论怎么变,对荆州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林纯鸿不再关心朝廷作何动作,下令在河南一部及其他控制省份内进行地方官制改革。
周延儒罢官回家后,在宜兴家居将近十年,亲眼目睹林纯鸿如何在江南兴风作浪,一步步收取江南士子之心,最终通过一道命令,让秀才、举人、进士补缺,终于将大部分士子纳入彀中。
周延儒担任过内阁首辅,当然知道掌管整个大明帝国的难度,因此,他对林纯鸿把握全局的本事心服口服,对林纯鸿的实力甚至比瞿式耜更为清楚。
然而,周延儒是个官迷心窍的人,对官位的执着远远甚于钱谦益和瞿式耜。他从心里认同杨嗣昌的容忍政策,但是,为了能够重新上位,容忍政策一下子成了牺牲品,成了他猛烈攻击的要点。
当他接到朱由检的召唤令后,与吴昌时、董廷献等人商议已定,便踏上了北上之路。
周延儒觐见朱由检后,也不知道与朱由检说了什么,朱由检心情明显好转,立即任命周延儒为吏部尚书,加中极殿大学士,然后进行阁推,顺利将周延儒复位,接替杨嗣昌成为内阁首辅。
周延儒成为内阁首辅后,立即票拟,免除拖欠之税款、召回被杨嗣昌贬斥的部分言官。一时间,满朝称善,周延儒声望大增。
紧接着,周延儒又与朱由检密切沟通,建议朱由检昭告天下,明确反对林纯鸿的官绅一体纳粮政策,痛斥林纯鸿巧取豪夺、掠夺良民土地,劝林纯鸿立即改弦更张,回到忠君爱民的老路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