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目不斜视,继续说道:“兵部尚书郭元振,一直勤勤恳恳在兵部操劳,我大唐国防事务,全赖他主持方定。我也不同意郭大人自荐去幽州。但我以为,郭大人之所以自荐,是出于一颗忠君爱国拳拳赤子之心,并非是要逞匹夫之勇。试想,郭大人统领兵部尚且自顾退缩,满朝地将军,谁还肯毛遂自荐去幽州?郭大人用心良苦,望陛下圣裁,满朝臣工明鉴。”
郭元振顿时激动得老泪纵横,连连磕起头来:“陛下,太子所言,正是老臣心中所想。微臣赤胆忠诚,只愿我大唐边疆安宁百姓安乐,食君之禄分君之忧,除此之外微臣绝无他意!”
秦霄心里一阵激动:说得好哇!李隆基,的确还是有几份内才地。这一次,不是泼妇骂街了,而是……根本就是拎着太平公主在扇耳光。这小子,胆气越来越足了啊!
太平公主已然气愤难当,半裸的酥胸一阵剧烈起伏。秦霄看着好笑,暗自道:34,36,又变成34了,嘿,马上又36!(某猥琐男正在观察太平公主地胸围)李隆基说到这里,语调也慷慨激昂起来,双膝一跪,拜倒在堂前,凛然说道:“陛下,微臣以为,薛讷乃是将门忠勇之后,为人品行多年来已得到幽州官兵百姓的认同。就算少有劣迹,也无伤大雅,不可掩盖他在军事上的才能。此时用人之际,只要皇恩降临,他必能扬长避短,奋发图强不辱使命。更何况,此人在幽州十余年,比任何人都熟悉此方的格局与势态。不管是张仁愿、郭元振还是秦霄,此番前去,都必须要有极长地一段适应时间。而薛讷只要上任,就可以马上整顿兵马,大战奚与契丹,重扬大唐国威。儿臣愿以太子之位作保,保举薛讷为幽州大都督!”
李隆基此言一出,几乎所有人都要抓狂了!顿时一阵唏嘘之声大起。连太平公主也有些惊疑起来,这小子,今日莫非吃错药了?
以“太子之位”作保,哪有人干过这种事情的啊?薛讷如果兵败,李隆基就要滚出东宫……很明显,他这是要“梭哈”了,顾不得许多。一把赌上去!
只有秦霄明白,眼下的形势,已是极不利于自己和李隆基。太平公主的这一番话,可谓是咄咄逼人,不容商量。虽然她还没有夸张到直接下令让秦霄统兵前往,但是……也几乎只差这么越俎代庖了!李旦,也似乎找不出不同意地理由。事到如今,李隆基也只能全豁出去了。如果秦霄被调离长安,他就没了底牌。没了王牌,没了胜算,跟被废太子几乎没了什么区别。
眼下,他只有提前扔出这张牌来耍泼一般的赌上自己的太子之位,将秦霄留在长安,留在皇城御率司。
郭元振听到此话,也大肆磕起头来:“陛下,微臣愿意以尚书之职与一家老幼性命作保。举荐薛讷为幽州大都督!”
看到这样的情形,兵部的几个侍郎、侍中,和李隆基为数不多的铁杆亲信,也纷纷追随郭元振拜出班列,齐齐道:“微臣附议!愿以一家老小生家性命,保荐薛讷为幽州大都督!”
李旦惨了。
很惨。
这一次,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都没有给他这个皇帝什么台阶可下。太平公主的话咄咄逼人。李隆基抛出了底线要以太子身份做赌注。不管李旦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势必得罪其中一方。
玩太极?搞平衡?这一次……怕是有些玩不转了!
李旦求救一般看向秦霄——你小子快出来说句话啊!你自己愿不愿意去?现在就在你和薛讷二人之间有争论了!
秦霄哪里会不明白?
于是在所有人眼光的逼视之下,步出了班例奏道:“陛下,微臣有事启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