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昔者李翊将兵,无敌天下,功不世出

于是,赵叡协助淳于琼,领兵前去抵御盟军的进攻。

眭元进则领兵前去打水救火。

袁军很快组织好了部众,大批人马向李翊军涌来。

“张将军,你引本部兵马,前去御敌!”

李翊大声吼道。

“喏!”

张绣即挺枪跃马,引西凉骑前去截住袁军,两军厮杀在一处。

“公孙将军,汝引本部兵马,继续烧乌巢粮草!”

李翊下达第二道军令。

“遵命!”

公孙续即引幽州骑兵,纵火烧乌巢的粮仓。

“点火!”

“放箭!!”

众骑士将早已备好的松油、火油洒在乌巢,以枯草覆之。

然后拈弓搭箭,火箭瞬发。

众幽州骑一路射,一路纵马狂奔。

他们起于东北,常年与游牧作战,故骑射一术精湛绝伦。

这也是李翊选择让幽州兵放火的主要原因。

轰!

火势越来越大,眨眼间,整个乌巢已是大火一片。

“杀!!”

张绣挺枪跃马,引军正撞着赵叡、淳于琼的兵马。

张绣以一敌二,奋勇拼杀。

宛城杀“三贤”虽然是贾诩的出谋划策。

但最终的战果,确实张绣自己拼出来的。

张绣的武力,与他的西凉部众,都属于汉末顶尖。

兵马虽然少,但张绣仍旧能够在袁军阵中,来回驰突,不落下风。

骑兵的持久力、存活率本来就很强。

即便人少,袁军短时间内也很难将他们尽数杀死。

可偏偏,现在袁军最需要的就是赶时间!

“可怒!可恼也!”

望着漫天大火,止也止不住,淳于琼气得面色铁青,

这些粮草要是没了,那就算全歼了过来偷袭的部队。

也难以将功抵罪。

“眭元进怎么回事!”

“那么多人,救不得这一处火?”

淳于琼气得破口大骂,须发倒竖,目眦欲裂。

“将军!”

眭元焦头烂额,灰头土脸地跑了回来。

由于太过仓促,就连自己的战袍都被点着了。

眭元进只得脱下战袍,扔在地上,对淳于琼说道:

“将军,火势太大,止不住了!!”

“放屁!放屁!!”

淳于琼唾沫星子横飞,咬牙切齿道:

“这火纵是祝融放得,今日也得给我止住。”

“若不然,我砍你的头!”

赵叡在一旁劝道:

“淳于将军,我们在救火,贼军在放火。”

“这火永远也熄不了,依我看,非得先灭了贼军。”

“再一齐救火,才是上策。”

淳于琼觉得有理,即纳赵叡之言。

下令众将士不要再救火了,免得像无头苍蝇一般乱窜,不知道该做什么。

众人合兵一处,全力围剿李翊军!

乌巢守军虽然散漫,但等命令统一了之后,众人一下子便找着了方向。

干就完了!

“大都督,贼军人数增多了!”

早有小兵跑来向李翊汇报。

李翊手提长剑,大声喊道:

“怕什么?”

“刀枪剑戟俱可冲我来!”

话落,李翊将长剑重重地插在地上。

以手指剑,朗声道:

“李某就站在此处,绝不后退半步!”

“尔等可速速向前杀贼!”

战场之上,刀剑无眼,箭矢乱飞。

有流矢自李翊颊边划过。

许攸大惊,连忙上前拉住,将他往人群之后拉。

“子玉,避箭!”

李翊一把将许攸推开,嗔目怒道:

“战场之上,岂有后退之理?”

“李某既许下此诺,就绝不后退半步。”

“但有流矢飞箭,可俱冲我李翊而来。”

“尔等要么向前杀敌,要么便让贼军将你们的都督射死在这里!”

众军士闻言,无不慷慨激昂,士气大振。

抖擞精神,奋勇向前厮杀。

两军混杀在一处。

金戈相撞,血肉横飞。

战马嘶鸣,士兵哀嚎。

赵云持枪突入人群之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给我顶住!”

“不许退!不许退!”

淳于琼声嘶力竭的大吼,见有不少袁军已心生怯意,遂掣剑连斩了数员逃兵。

他万没想到,这河南军的战力竟会如此之强。

这种强大,不是一种武力的强。

而是一种势能的强。

这些士兵,一个个奋不顾身,忘身死战。

几乎全是奔着拼命来的。

他们就好像是脑子一热,为了一股劲而来。

仿佛在说,我可以不活,但你必须死。

淳于琼打了一辈子仗,勇猛的士兵也不是没有见过。

但像这种不要命的兵子,他确实是第一次见着。

究竟是怎样的意志力,支撑着他们的身躯向前?

……

这边乌巢正打的如火如荼。

天大的动静,早已惊动了不远处的袁军大营。

早有探马将乌巢军情,报给袁绍。

袁绍于睡梦中被惊醒,即披甲出营来看。

遥遥便望见正北上,火光满天,浓烟直飞。

袁绍也顾不得盘查,急召文武诸官齐来帐中,商议遣兵救援之宜。

张郃、高览等将,闻说是李翊亲自领兵前去乌巢劫营的消息,齐齐向袁绍谏言道:

“李翊足智多谋,用兵如神。”

“更兼河南兵精,此去必破琼军,下乌巢。”

“若琼军破,则主公事去矣。”

“宜急引兵救之,不可延误。”

话落,张郃与高览一齐拱手:

“某与高览(张郃)同往救之,必能解乌巢之急!”

袁绍从其言,正欲命张郃、高览领兵去救乌巢。

郭图却在旁侧,摇了摇头:

“非也非也,郃之计非也。”

在郭图看来,人家打哪你救哪。

这技术含金量体现在哪?

“我有一计,可生擒曹刘!”

袁绍忙问,“快说!”

郭图乃快速说道:

“李翊亲往劫粮,精锐尽出,官渡大寨,必然空虚。”

“派兵救乌巢,擒得李翊有甚好处?”

“明公之大敌乃曹操、刘备也,非是李翊。”

“今可纵兵先击官渡大寨,李翊闻之,必速还来救。”

“此乃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不救而自解,郭图觉得他这个计策明显更有技术含量。

张郃急忙争辩道:

“李翊多谋善断,今既总督两军军事,岂无便宜行事之权?”

“彼既然外出,必为内备,以防不虞。”

“官渡大营固而难攻,今若攻官渡而不拔。”

“而淳于琼等皆见获,吾属岂非尽为虏乎?”

张郃争辩的也是有理有据。

乌巢关乎袁军剩下的粮食,如果你不去救,结果官渡也没打下来。

那咱们岂不是一点优势都没了?

全完犊子了!

这是一道选择题。

到底是救乌巢,还是派兵去偷官渡。

时年五十二岁的袁绍,再一次来到了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抉择中来。

大家的目光都落在袁绍身上,等待他下达命令。

最终袁绍下定的决心是——

我全都要!

:https://u。手机版:http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