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李家庄的晒谷场是全村的中心。
天刚亮,老支书的铜铃一响,一声“晒麦子喽——”唤醒了整个村庄。
村民们推着独轮车,将一袋袋小麦运到场上,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老支书拄着拐杖来回巡视,叮嘱着:“麦粒金贵,别撒了!”
铁柱光着膀子,将上百斤的麦袋甩上高台;谢锦秀则头戴草帽,将麦子摊开,保证厚度均匀,汗水湿透了后背也顾不上擦。
正午日头毒辣,李志春领着小伙子们给滚烫的地面洒水降温。
老支书坐在树荫下,嘴上喊着“水别洒太多,让麦子吃透太阳”,眼睛却紧盯着天边,时刻防备着天气变化。
天有不测风云,西北边毫无征兆地聚起乌云。
老支书猛地站起,大喊:“要落雨了!赶紧收麦子!”
铜锣声响彻全村,歇晌的村民光着脚就往场上冲。
铁柱一个人扛起两大袋麦子,谢锦秀抱着孩子也搭手归拢麦堆。
三十多号人赶在暴雨落下前,用防雨布将所有麦子盖得严严实实。
雨点砸在布上噼啪作响,老支书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咧嘴笑道:“好!咱们李家庄的人,骨子里就有这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夜里也不得安宁。
李大坤提着马灯巡夜,不时把手插进麦堆感受温度。
他发现一堆麦子发烫,立刻喊醒了大家连夜翻晒。
“不能让它捂出芽!”
闻讯赶来的老支书披着蓑衣,厉声道,“这可是咱们全村人一年的嚼谷,是命根子!”
经过整整一周的奋战,李家庄的村民们总算从烈日、骤雨和鸟雀的口中保住了今年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