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金川河谷的冲击土虽肥沃,但黏土含量高,在雨季时容易形成积水,进而限制农作物的根系发育,影响其正常地生长。
比如启明岛上的土壤主要以砂砾和石灰岩为主,保肥能力差,而且部分区域受海风影响,盐碱化严重,需要持续施以鸟粪矿或者人工粪肥,才能为农作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促使其健康生长。
至于新华湾(今西雅图所在的普吉特湾)地区,主要是以冰川沉积土为主,土层较薄,深层养分不足,也需要持续地人工施肥,才能提升田地肥力,保障农作物的产量。
除此之外,琼江河谷还具有甚为优越的地形条件。
这里有广阔的平原面积,整个河谷宽约五十公里,长约三百公里,可耕地面积超过两百万公顷,是新华境内最大的连片农业拓殖区。
如此广袤的连片土地,为大规模农业开发提供了绝佳的基础条件,便于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也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
反观其他地区,金川河谷虽有大片平原,但两侧山地挤压导致可耕地分散,而且还需应对周期性洪水威胁,对水利建设要求极高,增加了农业开发的难度和成本。
启明岛和新华湾两地以丘陵为主,可耕地面积零散而狭小,限制了大规模农业开发。
琼江河谷大部分区域海拔都低于两百米,充足的光照条件让该地区无霜期长达200-240天,远超金川河谷(160-180天)和启明岛(160-190天)。
这漫长的无霜期能使这里几乎能种植所有类别的农作物,从喜温的玉米、水稻,到耐寒的小麦、土豆等,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宜的生长环境。
正是得益于这些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农业条件,新华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农业开发地区,在政策和物质保障上给予了大力支持,要人给人,要钱给钱,从而保证大量输入的移民都能吃饱肚子。
自1637年开始拓殖以来,短短四年时间,移民拓殖部便向子午河专区输送了两万一千多移民,其中超过百分之八十都集中于琼江河谷。
截止到1640年11月,整个河谷地区开垦出了二十八万亩耕地,粮食总产量达到九万余吨,其中六成以上为玉米和土豆,为新华的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着琼江河谷农业开发的不断推进,为了更好的进行管理,该地区先后设立四个县。
会川县(今波特兰市)作为最早设立的县之一,地处河谷下游,交通便利,商业逐渐兴起,成为子午河专区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