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后,科技特区建设动员大会在江城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能容纳千人的会场座无虚席,来自长三角三省一市的政府官员、企业代表和科研机构负责人济济一堂。主席台上方悬挂着巨幅标语:“打造东方硅谷,引领科技未来”。
张卫东站在全息投影台前,身后是动态展示的特区三维规划图。三十个闪烁着不同颜色的光点由虚拟交通网络连接,构成一幅宏伟的科技版图。
“各位同仁,这不是普通的开发区建设。”张卫东的声音通过环绕立体声系统传遍全场,“我们要在3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构建一个前所未有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他轻点控制面板,投影切换成“天工”系统的模拟演示:
——量子计算中心如同大脑,通过分布式节点连接各园区;
——自动驾驶物流网络在地下管廊和空中走廊间无缝衔接;
——能源互联网实时调配风、光、核、氢等多种清洁能源……
台下响起一片惊叹。苏省的一位厅长小声对同事说:“这哪是城市规划,简直是科幻电影!”
“具体实施将分三步走。”张卫东调出时间轴,“第一年完成‘硬联通’,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第二年实现‘软联通’,打破行政壁垒,建立统一的市场规则和科创标准;第三年聚焦‘心联通’,形成全球顶尖的创新文化氛围。”
突然,投影切换成实时视频连线。大长老的面容出现在大屏幕上:“同志们,科技特区是国家战略,中央将给予最大力度的政策支持。”
全场起立鼓掌。大长老继续道:“即日起,成立科技特区建设领导小组,我任组长,张卫东同志任常务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直接对中央负责。”
这个任命让在场所有人震惊。年仅26岁的张卫东,实际掌握了这个国家级战略项目的最高执行权!
如今的张卫东哪还有半点悠闲可言,会议刚刚结束,他便立即召集核心团队开闭门会议。
“任务清单共有127项,我归类为9大工程。”他指着墙上密密麻麻的思维导图,“最紧迫的是人才工程。王哲,你负责的‘海归驿站’进展如何?”
王哲调出数据面板:“已联系到327位顶尖学者,但80%对回国有顾虑,主要是子女教育和科研自主权问题。”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头痛的现实问题。
多少年来,国办的科研现状,真的让一些并不太了解国情的人宣传得一塌糊涂。
所以,这个时候,决策者就必须拿出最大的诚意。
于是张卫东当机立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