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2章 赵煦:今日妥了!

韩昌黎(韩愈)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汉司马相如更有名言:用之则为龙,不用则为虫。

数十年的仕途,让苏轼对这两句话有着无比深刻的认知。

身为臣子,没有皇帝的信任和支持。

是不可能做成任何大事的。

想他苏子瞻,年少成名,素有报国之心,亦有宏图大志。

但在当今天子即位前,他算什么?

不过黄州一农夫,只是常州一过客而已。

文章天下知名,诗词举世无双?

那又怎样!

乌台诗案的时候,他还是只能在诏狱中瑟瑟发抖,为刀笔吏所迫,朝不保夕。

好几次都写下了遗书,好几次都泣不成声。

但,面前的这位少年天子即位之后,却给与他了前所未有的信任与支持。

登州四年,不止不曾掣肘于他。

反而将他的学生、朋友,都往他身边塞。

生怕他做事不够爽利!

于是,从通判到左右司理,从地方的县令、知县到监当官。

几乎都是他的朋友、学生。

于是,上下一心,再无掣肘,整个登州几乎就是他的一言堂。

让他得以挥毫泼墨,书写自己的功业,践行自己的想法。

当然了,顺便也得给这位陛下做事。

开港、造船、捕鱼、通商、晒盐……

可苏轼甘之如饴。

因为这一切,都是利国利民的事情。

心中正想着这些事情,苏轼就感受到自己的手臂被一双稚嫩的手所握住。

他抬起头,就看到了少年天子,那双赤诚的眸子。

苏轼知道,只要此刻,他不再提及为孔文仲,不再为孔文仲及其宗族求情。

那么,按照叔父(张方平)的提点,他就算是通过了赵官家的初步考验。

从此成为天子心腹,帝王爪牙。

甚至,跻身为圣主臂膀,社稷辅臣,乃至于将来宣麻拜相,也有可能!

赵官家们,就爱用这样的臣子,也喜欢将大臣驯服后再使用。

可是……

苏轼闭上眼睛,孔文仲生前的音容笑貌,在他的脑海中浮现。

他和孔文仲,相知相交,情意深重!

无论如何,他都不会背孔文仲,更不会对孔文仲的兄弟、妻儿坐视不理。

所以,在挣扎再三后,苏轼最终选择了,脱下自己的幞头,顿首拜道:“陛下如天之恩,沐臣微渺之躯,臣感激涕零,恨不能为陛下牛马走!”

“然……”

“文仲,臣之至交也!”

“臣乞以臣之官、爵、勋、禄,赎文仲之罪!”

说着,他就匍匐在地,一动不动,等待着可能的雷霆审判——苏轼从自己的弟弟苏辙处,听说过对这位少主的评价——主上采汉唐明君之长,而杂祖宗之仁厚。

看着评价很高是吧?

但只要展开一想就知道其中的潜台词了——读过史书的都知道,汉唐的明君们,在其光芒之外的阴影,都有那些?

在这些阴影中,杀戮大臣,清洗朝堂,而面不改色的比比皆是。

动不动就献祭一个舅舅/老师什么的更是常规操作。

至于祖宗之仁厚,就更恐怖了!

因为,大宋的官家们在仁厚之外,还有着性多疑、嗜权术、好猜忌的好名声!

故此,苏轼在说完之后,也是心惊胆战,汗流浃背。

他很怕!

怕孔文仲的兄弟、妻儿没救出来,反而把他自己搭进去,甚至把弟弟也搭进去。

就像乌台诗案……

为了救他,包括弟弟苏辙在内的十几个朋友、知己跟着被贬。

就这,若非王安石出手了,要不是已故的慈圣光献出面说好话。

恐怕,他和他的亲友们的下场,要惨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