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回顾当年情,曹操释汉女

犹记得昔年春暮,二十出头的曹操举孝廉为郎官,任洛阳北部都尉。

他立志革除洛阳积弊,以法治整肃地方秩序。

要凭一身才略和抱负,在乱世将至的浊流中闯出一条清明吏治之路。

彼时的洛阳作为东汉都城,权贵云集,豪强子弟常仗势横行,地方官吏多因忌惮权势而纵容姑息。

他立五色棍,杖毙违反禁令的宦官蹇硕之叔。

一时间,名噪洛阳。

敬佩者有之,怀恨者有之。

他得罪了很多权贵,使他仕途受阻,强敌环伺。

但好在他本身也是权贵,凭借家族的关系侥幸逃过一劫。

多年荒诞魔幻的官场生活,磨平了曹操的棱角,也让他终为此而厌倦。

遂辞官托病回乡。

他的举动,获得了很多名士大儒的敬重和认同。

陈留郡大儒蔡邕就是其中之一。

曹操与蔡邕论文说学,成为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

也是那段时间,他认识了那个女孩。

那一日,他往谒蔡邕府邸。

穿竹径时,闻书声泠泠,循声而望,见廊庑下立一豆蔻小女。

发间簪新折白薇,风过竹梢,落英点其衣袂,彼女抬眸,睫如蝶羽轻振,眸若秋水含星,见曹操便敛衽低眉,怯声问安:“小女蔡琰,见过孟德先生。”

那年,曹操三十六岁,她十三岁。

曹操凝视其指尖拂过笨重的书简,默然半晌。

半生见惯宦海波诡、江湖尘嚣的曹操,竟为这般青涩才情所动。

曹操暗忖:男人梦想中最完美的女人,就该是这个样子。

美丽、知性、温婉,而又才华横溢。

那时的蔡琰如晨露沾蕊,曹操则如经霜老树,友辈之份、长幼之别,如隔清川,可望而不可即。

那份心折,只得藏于袖底,更不敢稍露半分。

直到一日得蔡邕先生手札,言已为琰儿聘定卫氏公子。

曹操得知后,展信对孤灯,灯影摇摇映字痕。

忽忆廊下白薇、低吟浅唱之态,心头竟如空阶滴雨,渐生凉意。

如今嫁讯传来,曹操心中纵有千般凄苦,亦含笑意,洒脱为其祝福。

那年,曹操三十八岁,她十五岁。

然好景不长,董卓乱汉,曹操刺杀不成,起兵附盟。

曹操知道,董卓纵暴虐无度,但对蔡邕敬仰钦佩,自不会作难蔡家。

然而,董卓焚洛,天下大乱,卫氏一门遭兵祸所累,其夫竟染疫而亡。

再然后,董卓为王允吕布所杀。

蔡邕念董卓礼遇之恩,为其哭泣,竟为王允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