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一清早就跑到了村子外面的小溪旁边,查看前一天放下的用来抓鱼的篓子,这是一种用细柳条或者竹篾编制的口小肚子大的篓子,专门用来抓鱼,抓鱼时通常在篓子上栓根细绳子固定住,再往篓子里面投放些许剩饭等作为诱饵(当然用油甚至香油拌过的效果最好,不过乡下条件差,人还吃不上,哪能用来捉鱼?那都是城里人消遣用的办法),只要把篓子往水里一抛,就听天由命了,一般头天放下去,第二天来收,基本上都能有些许收获。
头天和小伙伴们在这里一共投放了七八个鱼篓,今天轮到英子来取鱼喂小石头了,英子到水边挽起裤角,慢慢地走了下去,已经入秋了,清早的溪水很是刺骨,第一步迈进去时英子不禁哆嗦了一下,但鱼篓还在前面,她只快步向前拔下固定鱼篓的木头,提起鱼篓快跑回来,
英子在岸边坐下来,借着清晨的阳光从鱼篓的小口往里看了看,里面还真有几条叫不出来名字的小杂鱼,除两条有筷子长短外,剩下的都是些个还不足一扎长的小家伙,英子把鱼都倒在岸上,用一根细树条把它们都穿了起来,提在手里,又重新下到小溪中把还有一些剩饭的篓子固定好,就折回岸边,踩着岸边的石头,沿着水流向上游走去,继续查看其它的鱼篓,一趟下来,收获竟也颇丰,手里提着的柳条上,已经沉甸甸的挂满了大大小小的鱼儿。
“不少了,应该够石头今天吃的了吧。”英子心中暗想,于是提着这串丰盛的早餐,向不远处的山上连跑带蹦地奔了过去。
时间还得倒退到几天之前,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英子和村子里的小伙伴们像往常一样,一起跑到后山来玩儿。张村坐落于远离大路的深山里,交通极为不便,基本上处于与世隔绝的环境之中,在张村的居民的眼中,谁要是出山去办件事什么的,绝对是村里数一数二的稀罕事儿。
对于眼前这群顽皮的孩子来说,村子里早就已经容不下他们了,村里每一个角落,每一块石头都已经被他们摸得一清二楚,周围的几座山便成了他们玩耍的天下。张村虽然在山里,但是周围却罕有大型的猛兽出没,只有兔子一类的温顺的小东西,偶尔会有狍子一类的食草动物过来参观一下,周遭的几座山虽然山高林密,却也不甚陡峭,再加上山里的孩子们皮实,跑到山里去玩个一天半天的大人们也不怎么担心。最主要的,也是因为山里的居民们几乎家家都养着狗,狗这东西诚实可靠,还认识路,孩子们进山去玩,带着它一起走,倒也省心,到了吃晚饭的时候肯定能把孩子们一个不落地给带回来。
今天,四五个孩子,牵着两条狗,沿着小溪一路飞跑着便进了山,路上他们还没忘了搜索昨天所布设的陷阱(也就是搬鱼的篓子,抓兔儿的套子什么的)有没有收获,结果,可能是鱼篓中剩饭放的时间过长,失去吸引力的缘故,鱼只有不多的几条,倒是英子头天下的套子捉了一只灰毛的大兔子,孩子们又摘了一些野果,准备一会儿玩累了再享用这些美味。
近处的几座山对他们已经没有了隐私,孩子们决定再顺着溪水往里走一些,刚走了不久,狗儿便发现了什么目标,吠叫着向前挣着绳索,想向前冲。
“大黄好像闻到啥东西了,看他叫的!”一个孩子说,“会不会有狼啥的,咱们别往里走了。”
“咱这地方哪有狼,最厉害的东西就是兔子啦,听俺爹说,从太爷爷那辈儿起就没见过狼了,就算真的有狼也不怕,大黄碰到比他大的东西会带着咱们往回跑的。”另一个孩子,也就是被叫做“大黄”的狗儿的主人,铁蛋儿否定了他的说法。
“那咱们跟过去看看,没准有啥稀罕东西!”
孩子们跟着狗儿,沿着小溪向前跑去,终于,在一处溪水的成的池塘边喘着气停了下来。
“大黄不走了,也不叫了,东西应该就在这周围。”大黄的主人铁蛋儿说,“咱们找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