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仇称叫住,“明公,有道是归师勿追啊!”
“袁军自到长社,除昨夜以外,并未与我军交战,体力充沛。”
“他们急于回家,我军若追,怕是讨不得好。”
昨夜袭营之事,公仇称是很反对的。
他身为士人,奉行的自然也是士人那一套。
张新于你有恩,你帮他挡住袁术,这没问题。
可问题是,袁术当初对你也挺照顾的,要粮给粮,要兵给兵。
人家没来主动打你,你反而主动去打人家,这算怎么回事?
正所谓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你孙坚现在是和张新哥俩好没错。
但你能保证,你们能一直哥俩好么?
别忘了,你的地盘就夹在张新和袁术二人之间。
万一哪天张新和你翻脸,你又得罪了袁术,到时候还有谁会帮你?
孙坚听完之后,当即表示:你说的很对。
然后他就带兵袭营去了。
“舅舅,长史之言有理。”
徐琨也开口道:“袁军十万,我军五万,优势不在我啊!”
“况且宣威侯只是让我军帮忙阻拦袁术,不让他北上即可。”
“如今袁军已撤,舅舅也算不负宣威侯所托,何必再追?”
孙坚见状只好解释道:“我要追击,非为君侯,而是为了自己。”
“舅舅此话怎讲?”徐琨好奇的问道。
“你看。”
孙坚指着帐中地图,“兖州四战之地,境内多是一马平川,自古以来便是易攻难守之地。”
徐琨闻言若有所思。
孙坚将手指向东、北两个方向,“兖州东临青州,北临冀州,如今皆是君侯治下,可以不必担忧。”
说着,孙坚又指向西方。
“司隶经董卓破坏,荒无人烟,亦可不必担忧。”
徐琨点点头。
“唯一的威胁,便来自南边。”
孙坚盯着地图上与兖州接壤的豫州三郡。
“陈、梁二国,袁术尚未实际控制,他若是想攻兖州,只能从颍川入陈留。”
陈国,是豫州境内一个比较特殊的诸侯国。
原因无他。
这一任的陈王刘宠,与汉室其他混吃等死的诸侯王并不相同。
刘宠勇猛过人,箭术超群,曾十发十中,皆射在同一处。
黄巾起义之时,刘宠将府库中的数千张强弩拿了出来,征召兵士,武装了一支强弩军。
陈国黄巾知道刘宠威名,对他十分惧怕,不敢起事。
豫州六郡,其余五郡皆有黄巾起事。
唯独陈国无事发生。
甚至就连周围郡国的黄巾也惧怕刘宠威名,不敢踏入陈国境内。
百姓们见陈国安定,纷纷逃入避难。
刘宠趁机招揽部众,得十余万人,自号‘辅汉大将军’。
汉制,诸侯王但食租税,不得参政议事,更不得染指兵权。
但刘宠就这么做了。
不过他这人倒也没有什么野心,并未像众诸侯一般打来打去,争夺地盘,而是守着陈国这一亩三分地过日子。
袁术在控制了豫州西部的汝南和颍川之后,下一个目标当然就是东边的陈国。
然而刘宠兵多,又以勇猛擅射闻名,袁术拿他也没有什么办法。
因此直到现在,袁术都没有拿下陈国。
陈国未下,更东一些的梁国、鲁国等地,自然也没办法拿下。
所以兖州南边的防务,其实也不需要担心。
唯有陈留西南方向的颍川,像是一把锋利的匕首一般,顶着孙坚的咽喉。
他必须要将此地拿下,方能确保兖州无虞。
“原来如此。”
徐琨恍然大悟,“舅舅深谋远虑,是外甥想得浅了。”
“明公英明。”
公仇称也不再反对出兵。
孙坚再次令黄盖等人前去集结大军。
等待之时,孙坚心中思绪万千。
他决意攻取颍川,除了为兖州打下一个屏障以外,其实还有一个考量。
讨董撤军之时,张新曾与他做了一个约定。
张新取青、冀,他取兖、豫。
二人合四州之力,再次勤王。
虽说长安朝廷那边现在由王允主政,已经无需再去。
但张新以短短九日时间鲸吞冀州的壮举,还是把他给刺激到了。
“君侯轻取冀州,吾取不得豫州耶?”
当初的约定,张新已经做到。
此时孙坚的心中也憋着一股劲儿。
过了约莫半个时辰左右,黄盖来报,大军已经集结完毕。
“出击!”
孙坚大手一挥,系好赤帻,提起古锭刀就要上马。
公仇称拉住缰绳。
“明公欲要亲往?”
“那必须的!”孙坚理所当然的说道。
“明公如今身系一州安危,当在营中坐镇指挥才是,怎能再轻易上阵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