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秋收行动

“如果某些人不愿配合朝廷,那就把他们发配去新江南。”

顾炎武这下震惊了,没想到皇帝和张溥能下如此狠心,追问道:

“苏州的士绅,不是还算配合吗?”

“为何还要用如此激烈手段?”

之前就用雷霆手段清剿了苏州打行,顾炎武以为能把躁动压制下来。

没想到张溥还有挑起苏州动乱的打算,皇帝也对苏州的情况一点都不乐观。

这让他的眉头紧锁,感觉颇是有些不忍——

不管怎么说,他都还是苏州人,不愿意家乡发生大乱。

张溥比他年长,对苏州的认识也更深些,叹气道:

“在朝廷任职的大户是配合,因为他们知道当今陛下的手段,也知道不会受亏待。”

“但是那些不知道世事变化的,可就没那么老实了。”

“否则那些老人都是谁赶出来的?若非我们应对及时,苏州险些发生惨绝人寰的灾难!”

“有些人就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必须让他们看到厉害。”

顾炎武想着苏州一些大户的情况,尤其是那些无处可去的老人,知道张溥这话说得一点都不冤枉:

有些人就是要让等板子落在身上,才会知道敬畏。

这让他叹了口气,说道:

“该怎么做,就请张兄吩咐吧!”

“反正皇上下的命令,是让我们听张兄的。”

这命令是针对江南所有内廷人员的,顾炎武所在的鹰扬军,也是其中之一。

无论张溥解释不解释,他都要听对方的命令。如今对方都解释清楚了,他当然要听令。

就这样,顾炎武在张溥安排下,组建起了雇工协会的护卫队,凡是愿意加入的,都被他吸纳了进来。

因为奴婢从良需要服兵役三年,而且未来的官田,也是给军民户租种。在张溥宣布护卫队服役时间算入兵役期后,愿意参加护卫队的奴婢着实不少。

尤其是他们得知护卫队只会在苏松、不会出苏松两府后,愿意参加的就更多了——

顾炎武带的兵如何,他们这些日子都看在眼里,认为跟着这样一个长官,绝对不会受苦。

很多人就想在护卫队干三年,获得公民身份。

不过也有人想在军中出人头地,训练时非常认真卖力。

顾炎武把这些人挑选出来,作为护卫队的骨干。他们将负责雇工的保护工作,配合张溥行动。

为此,顾炎武还从横海卫调来一批军械,给这些人装备了盔甲、刀枪等冷兵器。

虽然不见得有多少战力,但是面对大户的家丁,那是绰绰有余了。

这些动向,苏州一些大户也有探知。

毕竟这些人在苏州的势力根深蒂固,有心震慑他们的顾炎武,也根本没有隐瞒。

在猜出张溥可能动武后,一些人忧心忡忡,想要达成妥协。

另有一些人则仍旧态度死硬,不认为张溥能拿他们怎么样:

“无缘无故地,张西铭怎么动我们?”

“难道是我没有释放奴婢、没有上交官田?”

两件事他们都做了,年老没用的奴婢,已经被释放出去。

官田也承诺会上交,只是还没有谈拢如何补偿而已。

所以这些人根本不会认为张溥敢动手,也根本没有理由。

认为护卫队多半和鹰扬军一样,只是在吓唬他们而已。

不过即使如此,在吴淞江上帮商人卸货的各家奴婢,还是肉眼可见地少了起来。

很多家族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和张溥对着干。

“秋收有行动”这句话,也传得沸沸扬扬,很多人都预感到,秋收时将会有大乱。

——

“秋收有大乱?”

“张溥到底想做什么?”

看到这个情报的刘理顺,皱着眉头思索道。

他在苏州停留已有数日,肉眼可见地看着这个城市,更加脏乱起来。

这让他感受到了雇工的重要性,同时对张溥要做什么,更加好奇起来:

“难道张溥要抢粮?”

“他接纳了那么多雇工,如何把他们养起来?”

这是很多人都能预料的,投奔雇工协会的雇工和奴婢,颇有一些身无长物的。这些日子全靠雇工协会养着,让他们能吃上饭。

但是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张溥和雇工协会再有钱,也养不了数万人多久。更别说大部分雇工没钱,连会费都交不起。

所以,张溥的秋收行动,一定和粮食有关。说不定就会在田间械斗,相互争夺粮食。

这让刘理顺不由感叹:

“多事之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