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流中,大家都在开动脑筋,相出更加完美的办法,列徐盛这边的建议也赢得了抗叔那边的赞成和支持。
“对!这个办法好。水中的就这么对付。”侯强也对列徐盛这边竖起了大拇指。
现在看起来双方的智力水平和体力力量水平都算比较旗鼓相当。
“水面上的那只足我觉得可以先用结实的衣服做绳子捆住它,然后大家用力拉它入水,再上人去抱住用体重困住它。”这是三个男高中生中身材体重最小的缪建的建议。
看来学生们的智慧也不弱。
“嗯。好办法!就这么办!”古青木和侯强两边都对缪建表示赞许。
一个计划,可能最初比较粗糙,条理也不不够清晰,逻辑也许不够紧密,可是经过大家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智慧,计划就渐渐的完善了。
“我觉得我们还需要有应变计划。”孔江可能不愿意让人觉得自己没有建设性头脑,也冒出了一句话。
“什么应变计划?”杨篆问。
“怎么应变?”列徐盛盯着孔江问。
“我们刚才的计划全是针对巨蛛两只下水的计划,我在想,如果我们困住了它的两只足,它突然又再来一只足呢?我们怎么办?”
其实刚才列徐盛就和古青木简单提起过这个问题。因为古青木仔细的观察的结果是居住最多只出两只足下水,没见过第三只足下水,因此会先入为主的认为居住肯定不会出第三只足。列徐盛没有仔细观察,没有先入的主见,一开始就有担心巨蛛伸出三足的顾虑,只是出于对古青木的尊重,不愿意去给古青木泼冷水,伤了年轻人的积极性。
现在,孔江提出来,这个时候提出来,应该都挺合适的。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机提出合适的疑问,效果会很理想。首先,孔江是女人,又是年轻人,古青木不太会觉得伤面子。其次,在这个计划基本已经完善的时候提出来,仅仅只是做一个补充,并不损害计划,古青木同样会更容易接受。
果然,古青木并没有反驳,脸上也没有不悦的表情。
如果是列徐盛提出来,同样都是男人,天然就有竞争,古青木也许会觉得列徐盛在抢他的风头,效果肯定不会太理想,古青木的心情也不会很好。
“是啊。虽然我们没有看见,可是谁能保证它不出第三只足呢?”抗叔也表示了支持。
“那现在我们的应变计划应该怎么做?我们的人手和力量有限,根本不足以同时对付三只足啊?”古青木虚心的请教孔江。
“我只是想到了可能性,办法还没有想好,还不成熟,我看还是各位大哥们动动脑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