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任用苏则

历史上,曹操开赴洛阳迎接献帝之后,贾诩就曾经劝李傕、郭汜投降曹操,结果遭到断然拒绝。不久之后,曾经营救献帝,官封车骑将军的杨奉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徐晃就劝杨奉投降曹操。

起初杨奉还真的听从了,名义上听从曹操。后来曹操迁都许昌,杨奉与同为白波出身的韩暹并不认同,后被曹操击败。至于徐晃则投靠曹操,他到底是主动投靠,还是被俘加入再次成为一个疑点。

总之,当时他和贾诩都看出快速崛起的曹操,远胜担任大司马、车骑将军的李傕、杨奉等人,但两人都劝告失败。虽然劝谏未成,但这等眼光,确实无愧于后世对于他智勇双全的评价。

童远道:“所以吾打算痛打不降的白波军,胜之再收编余者。但并不深入河东郡东部,避免成为各部的眼中钉。公明是杨县人,深熟对方形势,到时定有重任相停”

徐晃抱拳答道:“随时听候主公差遣!”

游览之后,童远又和徐晃、苏则简单商量了衙县开设聚贤馆的事情,总体的方针还是按照董家开府的选拔人才方针,主要看中志向和能力,出身、品德等作为参考。

苏则虽然为人极为正直,但也深知乱世之中,官吏必须保护好百姓,循吏与清流,前者是时代的需要。所以并没有什么异议,否则他早就投靠那些四世三公的士族名门去了。

童远看到徐晃,又想起两人初次相识的那,还偶遇后世着名的蔡文姬。他想起历史中她颠沛流离的一生,估计还有不少人有类似的命运。

于是补充道:“苏文师准备好基础工作后,可以专门从北边胡人手中,赎买一些被掳的人才。这一点你久居右扶风,应该也有听闻吧?”

苏则道:“确实应当如此,渭阳君与将军既然要聚集有志向的人才,还要恢复并州等故土。这些曾经受辱,但颇具阅历的人才自然不能放过。这要他们不忘记汉土,我就会尝试赎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