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因病致贫

小康大道 空梵踱 1222 字 2024-05-20

七点半,早新闻结束,一老一少往往就双方感兴趣的话题,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上几句。

刘天成磕磕旱烟袋,推门而去,这也是几十年的工作习惯了,他总要去田间地头转转看看。

赵昊则开始继续整理誊写《贫困户入户走访记录本》。

这些天来,他把村里贫困户的情况都摸的七七八八了。

此刻一面埋头奋笔疾书,一面感慨,没下来的时候是看人挑担不吃力,觉得贫困多半是村民自己造成的,只要他们勤劳点就能过上好日子。

现在才知道当初这错的是有多么离谱!

致贫的原因多种多样,在他看来很多甚至可以归为不可抗力因素,比如典型的因病致贫,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农村的医疗保险发展的并不好,虽然这些年新农合做的不错,但新政策肯定有疏漏,那些没被覆盖的人很快就被疾病把家庭拖垮。

刘根生就是其中典型,不过他运气也还算好,刘的病虽然严重,但经过医院抢救命捡回来了,虽然欠了一屁股债,但生活是有了盼头,无非是苦几年,只要债还清,加上两姐妹参加工作,家庭情况就能立刻好转。

陈彩娣就比较麻烦,患有慢性胰腺炎,不会立刻导致死亡,但却是要长期服药,才能维持基本的生存条件,村里人在农闲时候都会做点挂面去县城售卖以换几个零花钱,但跑的最勤快的就是她,卖面是一方面,同时还得去医院看医生开药。

另外就是一个叫孙如山的,他的情况更简单,单身汉,原来当过兵,后复原回乡务农,曾经日子过得不错,娶了媳妇,盖了新房,但不知怎地,后来离了婚,再往后也患上慢性病。

但他和陈彩娣可不一样,有病从来不主动去医院,好几次都是痛的满地打滚或者半道儿昏死过去,被乡亲们送去的医院,他倒好,住了还没几天,拔了针头找医生吵着嚷着要求回家……

赵昊把他们两人的资料单独放到一边,没事的时候就看看琢磨琢磨。

他觉得这两人就是典型的因病致贫,前阵子跑县委县政府的时候,依稀是耳朵里挂到过一句,政府对于因病致贫是有专门扶住政策的,但那时忙着光伏项目,具体措施就没仔细听。